ID: 23843485

阶段评价作业(八)(学生版+教师版)4.1常见的金属材料~4.2金属的化学性质 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2024)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4356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阶段,化学性质,九年级,2024,五四,教版
    阶段评价作业(八)4.1常见的金属材料~4.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战国青铜盉 B.元代青花瓷瓶 C.明代象牙朝笏 D.明代白玉带钩 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氧化铁 B.生铁 C.钢 D.黄铜 3.下列关于金属的应用错误的是( ) A.铝有延展性可制铝箔 B.铁有导热性可制高压锅 C.钛合金与人体有“相容性”可制作人造骨 D.银导电性好常用作电线 4.工业中常将两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化,冷却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根据下表所列金属的熔点和沸点的数据(其他条件均已满足),判断不能制得的合金是( ) 金属 Na K Al Cu Fe 熔点/℃ 97.8 63.6 660 1 083 1 535 沸点/℃ 883 774 2 200 2 595 2 750 A.K-Na合金 B.K-Fe合金 C.Na-Al合金 D.Fe-Cu合金 5.黄铜的主要成分为Zn和Cu,将一定质量的黄铜放入足量硫酸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得固体不溶物是铜 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C.溶液中含有Cu2+、H+、S D.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 6.把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无明显变化;再把X放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固体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Y>Z B.Y>Z>X C.X>Z>Y D.Y>X>Z 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冶炼铁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再通入CO,以减少反应物的损耗 B.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吸收该反应中所有种类的气体,设计 合理 C.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炼铁反应与CO还原CuO的反应原理相同,都利用了CO的还原性 8.高炉炼铁的核心反应Fe2O3+3CO2Fe+3CO2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Fe2O3 B.CO C.Fe D.CO2 9.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所示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甲实验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通过乙实验可以比较Zn与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若a是Zn,b是CuSO4溶液,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D.若a是Fe,b是CuSO4溶液,则没有甲实验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10.向含有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滤渣中只有Ag B.滤液中肯定有Fe2+ C.滤渣中可能有Fe D.滤液中肯定有Zn2+ 11.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B.反应后不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 C.根据图像分析,金属镁产生的氢气最多 D.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 12.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b点得到的固体是Cu C.c点溶液中只有Zn(NO3)2 D.d点得到的固体有2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 13.(14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天工开物》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图1 图2 (1)采矿(图1) “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水中淘取锡砂时,所用容器的孔径需 (填“大于”或“小于”)锡砂颗粒大小。 (2)冶炼(图2) “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熔化……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 ①炼锡时,“鼓鞴”(指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来提高炉温。 ②“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 。 ③炼锡的原理是以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和木炭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金属锡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使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