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3665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31093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毛泽东经典名言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6、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7、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8、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9、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10、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1、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导入新课】 在毛泽东著作中,有一篇堪称“奇葩”的短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只是毛泽东同志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文字,全文连同标题总共才一千多字。然而,它却被誉为毛泽东哲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63年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情景设置 】 1.学习整体阅读,整体把握文章。 3.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学会正确分析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逻辑层次,学习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4.比较阅读毛泽东的两篇作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理解两篇作品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实践的意义。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家、军事家、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 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 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 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 1962年,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1963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 【写作背景】 中共中央印发这个文件前,毛泽东同志在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题目解读】 标题是一个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标题用语通俗易懂,有两层意思: 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 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 标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文章标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与本文所讲的内容———认识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同时,这个标题是针对文中所写的“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提出的。文章标题使用疑问句能引起人们的深思,进而使人们提高认识,改进工作。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1963年5月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写的一段话,后单独成篇发表,阅读对象主要是农村工作者,标题的语言通俗易懂,符合阅读对象的认知水平。 【题目特点】 资料链接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