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会记事 学习目标 1、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3、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文就不在话下。 小学 小学 记事记清楚 小学 初中 记事吸引人 交代事件要素 选取合理顺序 ? 写作任务 《那一次,我真 》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3、不少于500字。 任务一 选取素材 注重真情实感 《散步》 初春,一家人到田野上散步,途中发生了小小的分歧,后来得到了解决。 《秋天的怀念》 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 梳理素材 以真实的情感为引领,梳理印象深刻的事件 快乐 感动 愤怒 温暖 后悔 期盼 失落 愧疚 确定素材 题目:那一次,我真 确定依据: 1、那次的事,一定是你真实经历的; 2、那次的事,一定带给你的感情冲击是很强烈的; 3、那次的事,一定是对你影响很大的。 完成写作提纲1 题目 那一次,我真 内容 真 的原因 事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事件带来的意义或影响 任务二 聚焦矛盾 写出事件波澜 写作时,真实地再现这种矛盾,叙写为解决矛盾的努力过程,一定可以让我们的故事有波澜。 1、再现矛盾,写出事件波澜。 愿望 ——— 一家人一起在早春的田野散步 障碍1 ——— 母亲-大路,儿子-小路 解决1 ——— 我决定走大路 障碍2 ——— 母亲-小路, 解决2 ——— 听从母亲,走小路 《散步》 实现愿望 任务二 聚焦矛盾 写出事件波澜 在记事中恰当叙写人物为解决矛盾所做的努力,写出矛盾解决的过程,可以体现人物特点,突出作品主题,让记事更吸引人。 2、记事要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秋天的怀念》 母亲的愿望 现实中障碍 母亲的努力 残疾的儿子可以振奋、坚强起来 儿子自暴自弃,沉浸于自己的痛苦中 儿子暴怒无常时躲开,偷听儿子的动静———关爱 多次提出去北海看花———唤起儿子对生活的信心 儿子同意看花后母亲很激动———愿望可能达成而欣慰 写出事件波澜 通过努力解决矛盾 愿望 现实:遇到障碍 形成矛盾 完成写作提纲2 愿望 障碍 努力 写出事件波澜 故事里的人物有什么愿望? 在实现愿望过程中,人物遇到了哪些困难、挫折、麻烦... 故事中的人物是怎么做的,后来的结果怎样?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记事文章,不但要记清事件,还要把事件写得有情感。 1、抓住感人细节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秋天的怀念》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地,看着我。” 2、精心运用语言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散步》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直接抒发情感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散步》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直接抒发情感 任务三 锤炼语言 写出故事情感 1、抓住感人细节 2、精心运用语言 完成写作提纲3 写出事件情感 层级一 有一处细节描写 层级二 有两处以上细节描写 层级一 在文章结尾抒情,点明记事意义 层级二 精心运用词语句子,贴切表达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