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7610

北师大版二上2.1《教室有多长》(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3760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教室有多长,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 教室有多长》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本课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课标明确指出: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应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能选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能表达测量结果。通过“测量教室长度”这一真实任务,引导学生:使用非标准单位(如文具盒、脚长、尺子等)进行测量, 体会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初步感受测量结果的差异性与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培养量感、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量(一)》的起始课,承担着初步建立测量概念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室有多长”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从“直观感知”走向“量化表达”;小组合作选择工具进行测量,发现不同工具导致结果不同;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学科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基础:具备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加减法能力、 对“长”“短”有直观的生活经验;同时此学段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小组活动。但是测量时学生工具摆放不整齐、不连续,导致误差, 难以理解“为什么同样的教室,测量结果不同”,缺乏有序记录和表达测量过程的能力。教学时要注意通过示范、图示引导学生规范操作, 提供记录表,辅助学生有序记录与表达。 核心素养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能用一定的方式表达测量结果。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充分体验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学会正确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马上就要到国庆节了,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你们知道自己的教室有多长吗?(教室的长指从前到后的长度。) 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 观察情境图回答问题。 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兴趣,明确测量对象,引出课题。 二、探究 1.确定测量工具。 师:怎么量教室的长度?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2.实际测量。 (1)尝试测量。 师:现在大家就来量一量教室有多长吧! 【课件出示】 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师巡视指导,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呈现: 师:观察这两组同学的测量过程,这两种测量方法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他们测量中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我们测量结果不准确,在测量中要尽量避免。 (2)再次测量。 师:你还有更好的测量方法吗? 吸取上次测量的经验,再试着测一次吧! 师:小组合作,再次量一量,量的时候记得做好标记,将测量工具和结果记录在表中。 【课件出示】 3.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教室有多长? 教师将各小组的测量结果进行展示。 师:有两组同学都是用脚进行测量,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师:大家都非常善于发现总结,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 学生:用身边的物品量一量。 学生:可以用笔或文具盒量。 学生: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学生1:第一个测量中书摆斜了。 学生2:第二个测量中笔的长短不一样。 学生:也可以用脚量一量,看我几步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 学生:我们用尺子测量,教室有37把尺子长。 学生:我们用文具盒测量,教室有35个多文具盒长。 学生:因为脚的大小不一样。 学生:用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