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地形 教学设计 课题 地形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作为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单元的起始章节,是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衔接地球与地图知识,为后续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及生态保护学习筑牢根基。教材依据课程标准,以丰富的地形分布图、剖面图和典型地貌景观图,系统呈现我国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形类型分布与地势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特征,同时融入地形对农业、交通、聚落的影响案例,深化学生对 “人地关系” 的理解。其教学重点在于掌握地形地势特点,难点则是剖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教学中,通过图表解读、小组探究等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助力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观与生态保护意识 。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归纳我国的地形特征。2.运用中国主要地形区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理解不同地形区的特征。3.结合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特征,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4.运用我国地形图,了解地势三级阶梯内部海拔和地形的差异。5.运用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和水能分布的影响。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阅读地形分布图、剖面图,精准识别我国地形类型分布与地势阶梯特征,建立空间位置概念,理解区域地形差异。2.综合思维:分析地形对农业、交通、聚落的影响,从自然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角度,培养多角度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3.地理实践力:借助图表分析、案例探究等活动,提升从地理视角观察、描述、解释地形现象的实践能力。4.人地协调观通过地形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 “地形” 内容前,已初步掌握地图判读、方向辨别等地理基础技能,对常见地形名称有一定认知,但尚未系统学习地形类型与地势特征,缺乏对地形分布的空间概念。从认知能力看,初中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对直观的景观图片、动态地图等素材兴趣浓厚,但在分析地形剖面图、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复杂影响时,抽象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略显不足。同时,该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小组讨论、案例探究等活动,但在深度挖掘地理现象本质、归纳总结规律方面,需要教师引导。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地理知识碎片化问题,难以将地形知识与气候、人文等要素建立联系,教学中需注重知识整合与逻辑建构。 重点 教学重点为掌握我国地形类型与地势特征,学会判读地形图表,理解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机制。 难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分析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构建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关联思维。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我国的山脉 学生观看后讨论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我国的地形学习中来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1.结合《地理图册》,描述318国道沿线自西向东的地势特征。2.查找资料,找出318国道沿线的主要景点,简单设计一条研学路线,并与同学们分享。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任务一:地形类型多样1.说说我国有哪些地形类型?2.判断我国哪一类地形比重最大,算一算我国山区的比例是多少?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说说我国地形特征: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