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8940

【大单元·任务式】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三单元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485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版,教材,新教材,保护,教学设计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土地资源特征。 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3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保护耕地。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福州市斗门公交场站的立体改造。 2.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教学设计 课题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初中地理教材中 “土地资源与耕地保护” 这一章节,位于自然资源板块,是八年级地理的重要内容。教材开篇点明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空间的重要地位,详细阐述了土地资源的多种利用类型,像农业用地里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以及难以利用的土地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土地资源分类的基础认知。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这为发展多样化产业提供了可能,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这些现状通过教材中的图表清晰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土地资源的复杂情况。在分布上,耕地主要集中于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边远山区与东南部山区,草地多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教材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关联。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教材还着重指出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森林减少、乱占耕地等问题,并强调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这一基本国策,从立法、“开源节流”、加强建设保护等方面,阐述保护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多种利用类型,包括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及难以利用的土地等,能说出不同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即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不足,且分布不均。 3.明确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晓保护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的具体措施,如立法保护、开源节流、加强建设保护等。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及特征,如东部耕地集中、西部草地为主,认识区域差异,理解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的关联。2.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分析土地资源特征成因,及利用问题与保护措施,明白需兼顾自然、经济和生态,培养多角度分析能力。3.地理实践力:认识土地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理念,理解保护耕地的必要性,认同相关国策并践行。4.人地协调观通过读图分析、参与保护耕地讨论,提升用地理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生活实践增强保护行动力。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对自然资源有初步认知,知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