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 2.同学们,这首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两个词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全文共3805字,编者从中选取一部分,共184字,形成今天的课文,这叫节选。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是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自己的感想。 如,爱莲说、师说、马说 本文就是一篇文言议论文。它议论的对象就是———少年中国。 6.介绍作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号任公,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变革。 7. 写作背景:《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那年是庚子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 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为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8.提出疑问 (1)何为“少年中国”? (2)“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特点? (3)梁启超为什么会提出“少年中国”这一论点 任务一:感少年之责 (一)布置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2.梁启超对中国少年提出了哪些要求? (二)字词识记 1.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1)我会读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地履其黄 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与国无疆 美哉 (2)多音字 (3)我会写 (三)初读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文采用了总分结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段话? 每一句话都是“少年……则国……”的结构,相似句式的八个分句组成了排比句,而且由短到长,意思逐层递进,朗读起来富有鲜明的节奏与越来越磅礴的气势。 (2)中国少年应该肩负怎样的责任?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观看短片,了解历史 师总结:只有少年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国家 才能雄于地球! 任务二:赞中国之势 (一)布置任务: 1.理解句意,梁启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