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0536

1.4《加速度》课时教案-2025--2026年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表格式)

日期:2025-10-0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340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物理,格式,一册,必修,高中,科版
  • cover
1.4《加速度》 课时教案 学科 物理 年级册别 高一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4节,是运动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学生已掌握位移、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基础上,引入加速度这一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为后续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等内容奠定基础。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强调其矢量性,并结合v-t图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接触高中物理,具备一定的初中物理基础,对“速度”已有初步认知,但容易将“速度大”与“速度快”混淆,更难理解“速度变化快慢”的抽象概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矢量方向的变化较为陌生。生活中虽有加速、减速的经验,但缺乏量化分析意识。因此教学中需借助大量生活情境、实验演示和图像工具,降低认知门槛,突破方向性和变化率的理解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 理解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掌握其定义式a=Δv/Δt,明确其单位为m/s 。 2. 认识加速度的矢量性,能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 科学思维 1.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经历从具体现象到抽象概念的建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能力。 2. 能利用v-t图像斜率分析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发展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1. 能设计简单方案比较两个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 能通过打点计时器实验数据计算加速度,提升数据处理与实验验证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 在探究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 认识加速度在交通工具设计、航天发射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物理学习的责任感与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定义式a=Δv/Δt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判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难点 1. 区分“速度大”、“速度变化大”与“速度变化快”三者的不同含义。 2. 理解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的本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素材、气垫导轨与滑块、打点计时器、小车、纸带、刻度尺、计算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谁的速度变化更快? 【5分钟】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一)、播放两段对比视频: 视频1:F1赛车从静止启动,在5秒内加速至100 km/h; 视频2:普通家用轿车从静止启动,在12秒内加速至100 km/h。 提问:“两辆车最终都达到了100 km/h,但哪一辆车速度变化得更快?你是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关注“变化的快慢”而非“变化的结果”。 预设学生回答:“F1赛车用的时间短,所以变快得更快。”教师顺势追问:“这里的‘更快’指的是什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物理量来精确描述这种‘变化的快慢’?” (二)、展示日常交通场景图片: 图1:地铁进站时缓缓停下;图2:火箭发射瞬间腾空而起。 提问:“这两种情况中,物体的速度都在变化———一个减小,一个增大。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种情形的‘变化率’更大?”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初步感知“速度变化有快有慢”的普遍性。 (三)、引入课题并板书标题 总结过渡语:“正如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肩上就是一座山,微小的速度积累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决定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剧烈程度的关键物理量———加速度。”板书课题:1.4 加速度。 1.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2. 参与讨论,表达观点。 3. 感知“变化快慢”的差异。 4. 明确学习主题。 评价任务 观察描述: 逻辑推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