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5167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引领高考新课标——多元史观(复习学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313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引领,高考,新课标,多元
  • cover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多元史观引领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复习备考 【考点定位】高考回眸 明确考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例1】文明史观 (2016?上海单科?37)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运用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角度叙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来源:21cnj*y.co*m】 【解析】“多元”反映出多民族的不同文化,“一体”体现出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即中华文明。抓住教材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汉武帝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蒙元时期、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的。 【答案】史实: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的。在中华文明的初始阶段,中原是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秦汉时期,通过开边移民、开通西域,在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中,汉民族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文帝推行改革,汉族与少数民族双向交流,取长补短,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隋唐时期,推行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与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交往,成就了文化繁荣与恢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宋辽夏金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冲突中融合。蒙元时期,疆域扩大,行省制的创置、宣政院及澎湖巡检司的设立,使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被置于中央的统一管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明清时期,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等,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总之,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民族联系不断加强,多元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 其他答案。 组织:水平1:叙述有逻辑、时序感强 水平2:叙述较连贯、时序感较强 水平3:语句通顺 其他答案。 【例2】生态史观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会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 【答案】A 【例3】社会史观 (2016?海南单科?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解析】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一味追求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早就丧失了当初的活力,故A项错误;由“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可知其与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是不相融的,故B项错误;新学之人认为发式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别,新旧学的根本区别在教育的内容,故C项错误;由“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可知,虽然新学追求民权,但并无报效国家的有效方式,只能服从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