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 [学习目标] 1.通过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汽车刹车以及安全行驶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会分析简单的追及和相遇问题. 知识点 汽车安全行驶常用术语 1.反应时间:从司机意识到应该停车至操作刹车的时间. 2.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驶过的距离叫作反应距离. 3.刹车距离:从驾驶员刹车开始,汽车以原行驶速度为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所通过的距离叫作刹车距离. 4.停车距离: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 汽车运动模型是将汽车的启动过程、行驶过程和刹车过程分别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1)反应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反应时间的长短和汽车速度的大小.( ) (2)刹车距离指从制动刹车开始汽车减速行驶到停止所走过的距离.( ) (3)停车距离应大于安全距离.( ) [答案] (1)√ (2)√ (3)× 一载有十几吨小麦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后经调查,事故车辆行驶证核载1.5吨,实载10吨,严重超载引起后轮爆胎,车辆失控侧翻.假设该车以54 km/h 的速率匀速行驶,发现障碍物时司机刹车,货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不超载时则为5 m/s2). 请探究: (1)汽车超载时刹车距离是多大? (2)汽车不超载时刹车距离又是多大? 提示:(1)超载时:s1= 解得s1=45 m. (2)不超载时:s2==22.5 m. 考点1 汽车行驶安全问题 1.反应距离s1=车速v0×反应时间t,其中反应时间是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在车速一定的情况下,反应越快即反应时间越短越安全. 2.刹车距离: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刹车距离s2=,大小取决于初速度v0和刹车的加速度. 3.安全距离即停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 4.影响安全距离的因素 (1)主观因素:司机必须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沉着冷静,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酒后驾车,不能疲劳驾驶,精力高度集中等. (2)客观因素:汽车的状况、天气和路面是影响安全距离的重要因素,雨天路面湿滑,冬天路面结冰,轮胎磨损严重等都会造成刹车距离的增大. 【典例1】 [链接教材P53例题]为了安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有一辆车发现前面24 m处发生交通事故紧急刹车,紧急刹车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反应时间为t=0.6 s.经测量,路面刹车痕迹为s=14.4 m. (1)该汽车是否违章驾驶?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2)若此司机是酒后驾驶,反应时间总长为1.0 s,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 思路点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 (1)依据题意,可画出运动示意图. 刹车痕迹长度即为刹车距离,由=2as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 v0== m/s=12 m/s=43.2 km/h>40 km/h 所以该汽车违章驾驶. 在反应时间内匀速行驶的位移s1=v0t=12×0.6 m=7.2 m,停车距离Δs=s1+s=7.2 m+14.4 m=21.6 m 由于Δs<24 m,所以该车不存在安全问题,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2)酒后反应时间t′=1.0 s 反应距离s1′=v0t′=12 m 停车距离Δs′=s1′+s=12 m+14.4 m=26.4 m>24 m 会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 见解析 解决行驶安全问题比较理想的方法 (1)画出刹车过程草图,找出每一段的位移关系. (2)刹车时借助a,用公式=2as而避开刹车时间的求解,比较方便,公式选取要灵活. (3)可采用逆向思维法,即把运动倒过来看成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材原题P53例题】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当驾驶员发现前方80 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时,马上紧急刹车,并以7.5 m/s2的恒定加速度减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