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3323

课时分层作业4 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日期:2025-11-1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3596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时,分层,作业,测量,直线,运动
    课时分层作业(四) 1.A [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更多的点,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不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D 3.D [当打点计时器接到直流电源上时,其振动片磁化方向不变,不会引起振针的上下运动而打点,故选项A首先应被排除;电源频率的不稳定会引起打点周期的不稳定,电压的不稳定会影响点迹的清晰度,故用排除法可确定B、C两选项均不是本题答案,故D正确.] 4.B [由物体刚开始运动时速度比较小,点迹比较密集,可判断纸带左端与物体相连;由交流电频率为50 Hz,知相邻两计时点时间间隔为0.02 s,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5T=0.1 s.故B项正确.] 5.解析:(1)B是电磁打点计时器; (2)A打点计时器是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220 V电源,电源的频率为50 Hz. (3)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减小,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偏小,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答案:(1)电磁 (2)交流 220 50 偏小 6.解析: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可知每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t=3×0.02 s=0.06 s,每相邻两计数点的间距如下表所示: 位移计数点 d2-d1 d3-d2 d4-d3 d5-d4 位移大小 1.15 cm 0.90 cm 0.70 cm 0.50 cm 由上表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移在不断地增大,但相同时间内运动的位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慢. 答案:0.06 s 相同时间内运动的位移越来越小 7.D [由于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那么到达光电门处的速度相同,从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来看,挡光片Ⅳ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最短,则它的宽度最小,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就越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 8.解析:(1)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CBA. (2)相邻两计数点之间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故 T=0.02×5 s=0.1 s. (3)用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 即v5=. 答案:(1)DCBA (2)0.1 (3) 9.解析:本题中,画笔起着打点计时器的作用. (1)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画笔在纸带上画点的时间间隔,为1 s. (2)物体运动加快,一定时间内的位移必定增加,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就代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所以点迹会变稀疏. (3)物体运动得快了,点迹疏密程度还和原来一样,所用的时间一定减少.所以拿彩笔点点的同学应使点点的时间间隔更短些,即频率要加大. 答案:(1)1 s (2)变稀疏 (3)使点与点间隔的时间更短些(或加大点点的频率) 1 / 2课时分层作业(四) 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4分,本组卷网,总分56分 ?题组一 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 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B.舍去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打点频率为50 Hz,若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3.一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点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打点针压得过紧 4.如图为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所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O点开始每隔4个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