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4008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三单元基础课时5物质的分散系课件+学案+练习+答案

日期:2025-11-1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5098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质的,苏教版,单元,练习,学案,课件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基础课时5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 任务 1.能根据混合物宏观性质的差异,分析其组成特点,并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2.能理解电解质及电离的概念,并能用化学符号描述电解质溶液的组成。 一、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分散系是指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2)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2)吸附性:利用胶体的胶粒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 3.胶体的用途 自来水厂常用某些含铁的化合物作净水剂。当这些物质溶解于水后,产生的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微点拨:胶体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1~100 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径介于10-9m~10-7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 (  ) (3)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  ) [答案] (1)× (2)× (3)× 二、电解质溶液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化合物 类型 酸、碱、大多数的盐,金属氧化物、水等 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葡萄糖、淀粉、油脂等)等 实例 H2SO4、NaOH、 Na2CO3、CaO等 SO3、NH3、 C2H5OH、CH4等 2.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的电离方程式:; NaOH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 CuSO4的电离方程式:+Cu2+。 (3)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③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铝是电的良导体,所以Al是电解质。 (  ) (2)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  ) (3)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是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  ) (4)Ba(OH)2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  ) [答案] (1)× (2)× (3)√ (4)× 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林,可以看到一条条“光亮的通路”;病人因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血液中毒,可以用肾透析仪进行治疗。 清晨阳光透过树林 肾透析仪工作示意图 1.清晨阳光透过树林时均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化学学科怎样命名这种现象?你能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吗? [提示] 化学学科将这种现象命名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于空气中常存在一些浮尘,形成胶体,当光线通过时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2.利用粒子的透过性不同,医学上设计了肾透析仪治疗因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血液中毒,分析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血液是胶体,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从而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 子的直径 <10-9 m 10-9~10-7 m >10-7 m 分散系 外观 均一、稳 定、透明 均一、介稳 性、透明 不均一、不 稳定、不透明 滤纸 透过性 能 能 不能 半透膜 透过性 能 不能 不能 丁达尔 效应 没有 有 没有 举例 食盐水、 纯碱溶液 牛奶、豆浆 泥水、河水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澄清、透明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丁达尔效应 D.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