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4707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第一单元基础课时19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课件+学案+练习+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59365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课时,练习,学案,课件,应用
    基础课时固基练(19)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B.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二硫化碳清洗 C.过量的硫跟铁反应生成Fe2S3,表现了硫单质的氧化性 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2.如图是收集气体的装置,由a端进气,能收集的气体是(  ) A.CH4      B.H2 C.CO D.SO2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H2O2水溶液使染料褪色 4.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封状况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硫黄,加热使硫黄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不烂,且对人体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 A.硫的还原性 B.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D.硫的漂白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的角度分类,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类,S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C.从在水中是否发生电离的角度,SO2属于电解质 D.从对大气及环境影响的角度,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6.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 A.SO2和NaHCO3溶液 B.HCl和浓硫酸 C.Cl2和氯水 D.Cl2和NaHCO3溶液 7.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装于两支试管,分别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和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由此得出下列结论中合理的是(  ) A.氯化钡有两性 B.两支试管的沉淀均是亚硫酸钡 C.SO2有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D.两支试管的沉淀均不溶于盐酸 8.(13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A    B    C   D   E (1)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若有8 mol HCl参加了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5分) (2)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_____。(2分) (3)通气后B、D两个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 _____。 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 D:_____。(4分)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分) 9.(易错题)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10.关于硫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B.“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不涉及化学变化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为氧化剂 D.1.6 g硫与6.4 g铜反应能得到8.0 g纯净硫化物 11.(10分)(素养题)某实验小组欲探究SO2和Cl2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硫)。 A  B   C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1分) (2)装置A中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生成71 g Cl2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l。(3分) (3)装置B中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 _____。(2分) (4)打开A、C装置中a的活塞,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待反应完全后,小组同学又继续做如下实验。(4分) ①甲同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理由是该反应中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