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6662

人教版(2024)一上 第一单元第3课《龙的故事》教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94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2024,一上,第一,单元,3课
  • cover
第一单元 第 3 课 龙的故事 -- 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感受龙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树立传承龙文化的意识。 2、语言运用:能够清晰、流畅地分享对不同形态龙的认识,表达创作龙的美术作品的想法与创意。 3、思维能力:学会观察不同时代、不同形态龙的特点,分析龙的形象构成元素,培养观察、分析与创新思维能力。 4、审美创造:感受龙艺术作品的美,运用美术元素创作龙的作品,激发审美创造的热情。 课标分析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 “造型 表现” 相关要求,引导学生观察龙的形象特点,结合美术元素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同时渗透中华龙文化教育。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龙充满好奇与想象,喜欢神话故事,且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创作能力。但他们对龙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龙的形象构成缺乏系统认知,教学中可通过丰富的图片、故事等资源,引导其感受龙文化,进行创意创作。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龙的历史文化,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龙。 2、学生能观察并分析龙的形象构成元素,掌握龙的基本造型特点。 3、学生能运用美术手法创作龙的作品,提升造型表现与审美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不同形态的龙,掌握龙的基本造型特点。 2、难点:结合龙的形象特点与自身创意,创作出富有个性和美感的龙的美术作品。 课堂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包含龙的形象的视频,如舞龙表演、龙的壁画等,然后提问:“同学们,大家看到视频里的龙有什么感觉?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形象,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龙的故事’,了解龙的文化,并用美术的方式表现龙。” 探究新知 1、龙的历史与形态 1.1 龙的历史文化 教师讲述:“巨龙历史悠长,巨龙承载希望。龙在我们中华文化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 然后展示不同时代的龙的文物图片,如玉猪龙 [新石器时代]、透雕盘龙黄玉佩(玉器)[战国] 等,提问:“不同时代的‘龙’在形状上有哪些不同?” 学生观察后回答,有的说:“新石器时代的玉猪龙看起来比较简单、古朴。” 有的说:“战国时期的透雕盘龙黄玉佩很精美,龙的造型更复杂了。” 教师总结:“龙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演变,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2 寻找不同形态的龙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找一找不同形态的龙。” 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玉龙(玉器)[新石器时代]、带砚龙柱形器(青铜器)[商代]、九龙壁(建筑)[清代] 等图片,然后分享自己找到的不同形态的龙,有的说:“清代九龙壁上的龙很威风,色彩也很鲜艳。” 有的说:“商代带砚龙柱形器上的龙造型很奇特,和我平时看到的龙不太一样。” 2、龙的形象构成与特点 2.1 龙的形象元素分析 教师讲解:“龙的形象集中了众多动物的特点,这是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龙的图片,提问:“长长的龙身中,有哪些不断重复的图形?” 学生观察后回答,有的说:“龙的鳞片是重复的图形。” 有的说:“龙的爪子形状也有重复的特点。” 还有的说:“龙身上的花纹也有重复的部分。” 教师总结:“龙的形象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比如鹿角、鱼鳞、鹰爪等,而且身上有重复的图形元素,让龙的形象更具美感和韵律。” 2.2 掌握龙的基本造型 教师通过示范,讲解龙的基本造型方法,如先画出龙的身体轮廓,再添加头部、爪子、鳞片等部分。然后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勾勒龙的基本形态,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在造型上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龙的基本造型特点。 3、创作龙的美术作品 3.1 确定创作思路 教师提问:“大家想创作什么样的龙的作品?可以结合龙的文化寓意,或者自己的想象来创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