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23.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司、跌、皆”等6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要交流对司马光的了解。 (1)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2)教师适当补充。(司马光,复姓司马,名光,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一提到司马光,大家都会想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今天我们要以文言文的形式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预设难读的字词为:登瓮(wèng) 跌(diē) 没(mò) 迸(bèng) 2.教师先用较慢的语速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3.教师再用正常的语速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5.指导书写。(“庭”里面是“廷”不是“延”,“弃”不要丢掉第四笔点。) 6.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7.教师小结:文言文常用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出现代文成百上千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读准节奏,教师相机指导。 2.结合注释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司马光砸破大瓮救出小伙伴。)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教师: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朗读时要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请听老师配乐范读。(教师范读) 3.学生配乐读。(根据句意正确断句,找出词句间的正确停顿,处理好句号、逗号、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层次。) 二、结合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有关该句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意。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解释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合作汇报的方式如下: 一人读古文,一人解释其中重点字词的意思,一人用自己的话解说全句的意思,一人补充或评价。全组以“句”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4.层次梳理并板书。 起因:一儿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三、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通过小组间合作和全班交流,我们已经理解了文意,你能说说在文中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 (学生自主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情景感悟:请学生上台做示范。 我们应该抓住哪两个关键动作 (“持”“击”) (3)司马光打算“持石击瓮”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预设:如果等大人来救,肯定来不及;自己伸手去拉,肯定拉不动。不如用石头把瓮砸破,这样水流出来,小伙伴也就得救了。) (4)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生自由回答) 3.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表现了司马光怎样的品质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我懂得了遇事不能慌张,只有保持头脑冷静,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道理。)(板书:沉着冷静 聪明机智) 四、讲讲故事,读读背背 1.那么我们该怎样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指导。(①补充想象内容;②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3)学生自己练习。 (4)指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