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9002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2019)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63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单元,学年,高一,第四,学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春 南开区期末)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末)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3.(2024春 福州期末)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4.(2024春 新余期末)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5.(2024秋 肇东市校级期末)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 ①罢除丞相 ②设立内阁 ③设司礼监 ④六部直属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2024秋 辛集市期末)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7.(2024秋 辛集市期末)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8.(2024春 哈尔滨期末)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9.(2024秋 辛集市期末)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10.(2024春 拉萨期末)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11.(2024春 鲤城区校级期末)先秦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