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9009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统编版(2019)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671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二,学年,统编,必修,选择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4秋 辛集市期末)据下表可知(  ) 时间 事件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始置进士科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恢复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2.(2024秋 合江县校级期末)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3.(2024春 隆回县期末)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科举考试须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规定有利于(  ) A.文化交流 B.扩大选官基础 C.澄清吏治 D.推动方言传播 4.(2024秋 辛集市期末)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薄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 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 5.(2024秋 叙州区校级期末)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6.(2024春 泉州期末)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己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7.(2024秋 定远县校级期末)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8.(2024春 福州期末)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9.(2024秋 吉林期末)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 10.(2024秋 辛集市期末)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1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