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秦王嬴政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在农民起义的火光中灰飞烟灭了。 秦始皇的万世帝业梦也同兵马俑一样成了他的陪葬品。 过 秦 论 了解贾谊其人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本文善于叙事、精于论断的写作特色,提高写作水平。 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君主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学习目标 壹 知人论世 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器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了解作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 生》李商隐 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伦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穷究的却是鬼神。 解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贾 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太傅: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的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北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权。 知识拓展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贾谊的散文主要成就是政论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等。 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文化,显示出从骚体赋过渡到汉赋的端倪,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为著名。 作者作品 解 题 “过”:错误,过失;名作动,指出……错误、过失。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的过失。 “论”,议论文文体,包括政论,史论(以古为鉴,可以知兴亡。)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过秦论》被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贾谊文风:峻拔锋利,淋漓酣畅】 历史回顾与总结 战国时代各国改革 魏国———李悝kuī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张仪 连横 范睢“远交近攻” 推行郡县制,横征暴敛 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和陵墓 文化实行专制,焚书坑儒 缴获民间兵器,铸成12铜人 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南开灵渠 大动干戈,北抵匈奴,南击闽越 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 秦王功过 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朝灭亡。 起义反秦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 到了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