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章力与空间探索 所有物体的运动都跟力关。 常见的力有哪些? 力和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火箭是怎样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 2024年初,我国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把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是我国现役最大的低温运载火箭,起飞推力超过1000t。那么,火箭升空时的动力来自哪里? 第4节 空间探索 第2课时 空间站 第4节 空间探索 二、中国空间站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历史的新纪元。 人类已经发射了数千颗人造地球卫星,目前在轨有效运行的卫星有上千颗。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包括通信、导航、气象、资源等卫星,已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有一种卫星位于地面上方约36000km高度处运行,卫星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卫星。 几十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1958年: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 ●1967年: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 ●1970年: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这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飞。 ●1975年: 顺利回收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 1992年9月21日,我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如图所示。 实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建造载人空间站。至 2022年11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6名航天员可以同时在轨开展科学研究。 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实验。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中国空间站是我国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400~450 km,倾角42O~43 O ,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最大可扩展为180吨级六舱组合体,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太空抛物”实验 2022年3月23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课,“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抛物”实验:在空间站里,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冰墩墩”被抛出后几乎不受外力作用影响,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一条直线径迹,保持 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最 后稳稳地站在叶光富的手 中。“太空抛物”实验展 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 的现象。 中国空间站作为我国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可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跻身世界前列,牵引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深人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空间技术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空间站是目前唯一在轨使用的空间站,很多国家申请希望和我国一起共同开发利用空间站,来探索宇宙的奥秘。面对这样的申请,你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答:面对各国的申请,我们可以开放、自信、包容的心态欢迎他们。但对一些包藏祸心的国家要警惕,否则会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 2.卫星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卫星。位于地面上方约36000km高度处运行。 1.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分为三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 B. C. D. 1.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课。王亚平老师为我们演示了牛顿第一定律—太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