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3647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1827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教学,一体化,第三,教学设计,建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024版新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 01单元定位 02课标解读 03教材分析 04学情分析 05学习目标 06情境任务 07单元教学总体设计 08重难点突破 09跨学科学习 10背记清单 11 单元活动 12大事年表 13 分类速查 14 单元评价 一、单元地位与作用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处在中国近代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及中华民国构建与演变为主线,展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迈向共和体制的艰难转型,凸显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新陈代谢的宏大历史画卷。 (二)历史阶段定位 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思潮涌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列强傀儡,愈发腐朽反动,民众不满加剧,救亡图存诉求与反专制渴望汇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顺势爆发,深刻改写中国社会发展走向。 (三)主题定位 单元主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核心内容,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奠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三民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以及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武装斗争推进。中华民国建立涵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及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主与专制反复较量等内容。这两方面紧密交织,反映了中国社会制度更迭进程中的复杂斗争与历史进步。 (四)学科素养定位 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梳理革命团体成立时间、起义爆发时刻、政权交替节点等,利用地图呈现革命活动空间分布,像各起义地点、政党势力范围,剖析时空要素对革命演进与民国发展的影响。 史料实证:运用革命党人书信、政府公告、报刊报道、学术论著等史料,引导学生辨析筛选,提取有效信息,论证辛亥革命进步性、局限性、民国初期政治生态等历史观点 。 历史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研讨,让学生深入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及行动逻辑,以及立宪派、旧官僚在历史转折期的复杂角色,感悟革命曲折性与制度创新艰难性 。 历史解释:鼓励学生从多维度阐释辛亥革命意义、袁世凯能够掌权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历史价值等历史现象,开展交流互评,优化解释逻辑,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 家国情怀:介绍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壮举,让学生体悟他们救国为民的崇高理想与牺牲精神,培育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情操。 (五)大单元设计理念 整体性理念:本单元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主题,把本单元各课内容整合串联。从革命思想孕育、组织筹备,到武昌起义胜利、民国诞生,再到袁世凯独裁与护法运动,各部分前后相继,层层递进。教学中打破单课教学限制,从单元整体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洞察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 问题导向理念:以问题为引导,设计“辛亥革命为何能成功推翻清王朝?”“袁世凯怎样实现权力窃取?”“北洋时期民主屡遭破坏的根源何在?”等一系列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通过问题研讨,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本质属性,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 情境创设理念:创设多元历史情境,像模拟革命党秘密集会、民国议会辩论、街头政治宣传等,使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历史,增强历史认同感与理解力,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学科融合理念:重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关联融合。与语文学科融合,借助革命诗文加深情感体悟;与政治学科结合,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制度架构与权力博弈;与美术学科结合,通过历史绘画鉴赏,感受时代氛围与人物风貌,从多学科视角助力学生全面把握历史。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