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中国的自然灾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教材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素养目标 人地协调观: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特点及成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了解我国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及不同自然灾害的分布差异,提升区域认知水平。 地理实践力: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积极参与防灾演练,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主要类型、分布规律、防灾减灾措施以及个人防护技能等。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生活感知,如经历过台风、暴雨等,但对自然灾害的系统知识了解较少。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自然灾害的定义,列举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2.结合地图,分析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认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4.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重难点 重点: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分布。 2.防灾减灾的措施及个人防护技能。 难点: 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的成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2025年夏季河北地区洪涝灾害的新闻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洪涝灾害对人们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如房屋被淹、农田被毁、人员转移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视频中展示的洪涝灾害属于什么灾害类型?在生活中,你们还遇到过或者听说过哪些类似的灾害呢?这些灾害有什么特点?”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回答,分享自己知道的灾害类型,如台风、地震、干旱等。 通过贴近时事的洪涝灾害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自然灾害。 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 一、自然灾害的定义及主要类型 1.自然灾害的定义 展示教材中“自然环境会发生异常变化,其中,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的极端异常变化称为自然灾害”这段文字,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自然灾害的定义。 2.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①展示地图:展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图景”,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的图片。 ②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小组讨论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1.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①展示地图:展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②提出读图问题:“请同学们指出雨涝、干旱、寒潮与台风分别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给学生5分钟时间观察地图,然后请学生上台指图回答。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规律,并适当拓展,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为什么青藏高原受寒潮的影响小?”引导学生地形特点(地势高,阻挡寒潮)等方面分析原因。 2.主要地质灾害的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