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5022

第8课“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册《信息科技》西大版

日期:2025-10-1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36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格式,信息科技,下册,三年级,学年,-2025-2026
  • cover
三年级下册第8课“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级 单元/主题 第三单元:数字公民 课名 第8课: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时长建议 1课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了解数字公民的基本涵义;2.掌握数字公民的在线行为规范。 3.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如下:结合教材中所呈现的情景,联系生活实例,帮助学习者理解“公民”、“数字公民”的涵义及要求;再进一步引导学习者结合具体案例认识、了解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及其重要意义。通过项目探究引导学习者进一步了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拓展对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的认识;结合具体事例阐释分析具体公约内容,帮助学习者了解、掌握在何种情境下做出怎样的反应,以便学习者能基于在线行为规范自如应对在线生活中遇到各种新情境。3. 通过操作练习引导学习者在网络世界中要换位思考,遵守在线行为规范。在学习者掌握了在线行为规范后,通过制作正反面在线行为案例清单帮助学习者去辨别数字世界在线行为中的美丑善恶。通过扩展阅读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习者对于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的认同和共情,促使学习者在日常在线生活中去践行和落实。 4.教学方法建议 在学习引入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呈现的情境,引导学习者联系现实生活并换位思考,进一步讨论情境中人物的行为;聚焦“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引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带领学习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新知学习方面,对于“公民”、“数字公民”以及“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建议教师结合实例(如以教师自身或者学习者为例)先阐释、分析“公民”的概念,引导学习者理解公民的涵义和要素条件;在学习者理解了“公民”的涵义和概念后,教师进一步迁移至“数字公民”,继续结合实例阐述“数字公民”的涵义和相应的要求;最后教师带领学习者认识“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对于“公民”知识内容,要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来阐释“公民”的涵义和相应的要求与条件,使该概念对于学习者来说能更加通俗易懂,以便学习者能进一步理解“数字公民”。对于“数字公民”知识内容,要通过具体实例体现和强调出“数字”公民,即公民如何使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参与何种活动来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阐释数字世界对“数字公民”的要求,即需要具备的素养和准则,并引出“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3)对于“数字公民在线行为规范”知识内容,要通过现实生活中具体实例来阐释课本中所列出的行为规范,使抽象的条款更为具体生动。与此同时,教师可引导学习者去讨论各项行为规范条款在某个具体的案例中发挥的作用,使学习者切实意识到在线行为规范对于数字公民在数字世界中交流的重要性及意义。在“项目探究”方面,教师应引导学习者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分别在网络上搜索两个提到的公约,并在班内进行分享,教师引导学习者去分析理解其中较为抽象的难理解的条约。在初步了解了公约的内容后,学习者独立完成六个“网络情境”下的题目,完成后相互讨论,并由教师点评并核实更正答案,促使学习者加深对“网络文明公约”在现实生活具体案例里的应用情况的理解。在“操作练习”方面,教师先引导学习者基于两个网络文明公约内容,并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完成第一个任务。学习者完成后由老师带领核对答案,若存在歧义,可进行一定的讨论。对于第二个任务,教师鼓励学习者进行小组合作,分工查找正面与反面案例并共享查找到的信息;查找完成后,教师可先示范如何制作案例清单,再鼓励学习者单独完成清单制作。 二、补充知识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项目探究 网络文明公约践行探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补充内容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