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十八) 狼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奔倚(qí) 目似瞑(míng) B.苫蔽(shàn) 少时(shào) 诱敌(yòu) 意暇甚(xiá) C.并驱(qū) 弛担(chí) 尻尾(kāo) 狡黠(xiá) D.眈眈(dān) 积薪(xīn) 假寐(mèi) 顷刻(qīng) 解析:A项,“倚”应读“yǐ”;B项,“少”应读“shǎo”;D项,“顷”应读“qǐ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 (2)投以骨( 把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 (4)目似瞑( 闭上眼睛 )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屠/自后/断其股 B.场主/积薪/其中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其一犬坐于前 狼不敢前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C.久之 亦毙之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 解析:D项,都为“动词,进入”的意思;A项,前面/上前;B项,代指屠户/代指狼;C项,助词,补充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代词,代指狼。 5.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 A.一狼洞其中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其一犬坐于前 D.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挖洞;B项,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C项,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D项,副词,仅,只,无词类活用现象。 6.下列关于《狼》一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狼》一文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 B.《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C.《狼》一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D.蒲松龄,字留仙,明代文学家。 解析:A项,《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C项,叙事顺序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D项,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2)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文: 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 (2)弛担持刀( 解除,卸下 ) (3)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似的 ) (4)狼亦黠矣( 狡猾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译文: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10.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