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二 1~6的表内除法 课 题 第4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在交流多种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求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 2. 明白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在求商的过程中,感受乘法和除法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和乐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计算除法算式的商。 2.教学难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核心素养: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引入除法算式做铺垫。让学生明确无论是“平均分成几份”还是“每几个一份”都是平均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新知学习难度。 知识链接 填一填,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 )×2=12 4×( )=12 5×( )=15 3×( )=9 ( )×6=18 ( )×5=25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强调“看乘数想口诀”。 2.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乘法口诀掌握得很熟练,今天我们要学习用这些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看看口诀能不能帮我们快速算出商。 (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探究求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车轮”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操作分物—连加连减计算—乘法口诀求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多种求商方法的基础上,感受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例5: 情境分析 出示问题:每辆自行车安装2个车轮,8个车轮能安装几辆?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交流:已知每辆自行车安装2个车轮,共8个车轮,求能装几辆,列式为8÷2。 探究算法 (1)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车轮,分一分,看看8个圆片每2个一份能分几份。 (2)交流方法: 圈一圈:每次圈2个,正好圈4次,商是4。 连减:8-2-2-2-2=0。 连加:2+2+2+2=8。 除了这些方法,还能怎样计算呢? 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口诀:想2乘几得8,二(四)得八,商是4。 (3)对比优化: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求商最快,只需想一句口诀。) 巩固应用 师:你能再讲一个用8÷2计算的故事吗? 生:8个气球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 8个包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讨论总结 (1)求商的方法有哪些? 圈一圈、连减、连加、乘法口诀。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怎样想?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看被除数对应哪句口诀的得数。 学习任务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的算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乘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一句乘法口诀可算两个除法算式”的规律,深化对乘除法互逆关系的理解,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计算观察 试一试: 10÷2= 想:二( )一十,商是( )。 10÷5= 想:( )五一十,商是( )。 (1)说说你的想法: 10÷2= 5 想:二(五)一十,商是5。 10÷5= 2 想:(二)五一十,商是2。 (2)观察算式找规律2×5=10 10÷2=5 10÷5=2 提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算式的被除数是乘法算式的积,除数和商是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 (3)举例验证 让学生再举一组类似的算式,如: 3×4=12 12÷3=4 12÷4=3 (强化“一句乘法口诀对应两个除法算式”的认知。) 总结规律 (1)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几个除法算式?(两个) (2)如何根据乘法口诀写除法算式?(积作被除数,两个乘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