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6742

第二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二)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9542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二,社会,制度,国家,必修
    单元质量检测(二)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 A.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 B.为官员选拔提供依据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西汉武帝以后,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一批世家大族。这一现象(  ) A.是汉代尊崇儒术、察举选官的结果 B.是两汉据家世选官的后遗症 C.推动儒学成为汉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D.促使汉代官场形成一股清流 3.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考课”。《汉书·严助传》记载:“旧法,专使丞奉计岁”,这些审计人员还可以由郡国长官推荐;《唐六典》则规定,国家官员的考绩由吏部下设的考功司专门负责。这种变化反映了唐代(  )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官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官员管理的制度化 D.官员考核程序的规范 4.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制度(  ) 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 D.改变了国家行政区划 5.宋代科举在“正奏名进士、诸科”之外,对那些屡试不第而又年岁偏大的士子实施优抚政策,给予其“特奏名进士、诸科”功名。两宋因“特奏名”录取进士、诸科多达5万人。这一举措(  ) 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有利于稳固封建统治的基础 C.导致科举考试的失序 D.是“三冗”问题产生的源头 6.宋、元、明三朝监察官员的选拔基本遵循“台官自选”的原则;清朝顺治时期则规定:“科道官考选、差遣、内升、外转俱候朕裁定,永著为例。”这一变化(  ) A.实现了监察权力的独立 B.削弱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C.扩大了监察官员的职权 D.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7.1829年,安德鲁·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在其任职的八年期间更换了五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当时的纽约州参议员声称:“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上述现象(  ) A.体现了文官政治的弊端 B.说明三权分立受到挑战 C.顺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8.1855年,英国民间成立了行政改革协会,其目的是剔除政府中不作为的官员。该组织在主要都市召集民众,分发各种宣传手册,倡议和支持文官制度革新。《泰晤士报》等多家报纸连续报道了有关消息。这说明,此时的英国(  ) A.文官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B.社会舆论全力主导英国的官制改革 C.工人成为英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 D.内阁承认官员素质提升的积极意义 9.1872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文官分类(如下表所示)。这一新官制的实施(  ) 类别 职务 选拔方式 第一级 普通文职 通过竞争考试 第二级 领事人员 推荐的基础上考试 第三级 海关税收 直接从各附属部门选拔 第四级 高级官员 按政党分肥的方式任用 A.规范了官员的升迁模式 B.提高了高级官员的素质 C.滋生了僵化的官僚习气 D.促进了政府的有序运行 10.近代美国在借鉴英国的基础上发展了文官制度。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还将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美国文官制度有利于(  ) A.维护文官系统的稳定性 B.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扩大政府管理的民主性 D.强化官员选拔的实用性 11.英剧《是,首相》展现了现代西方政治体制以及文官制度运行逻辑,剧中新任首相(政务官)吉姆·哈克有着雄心壮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