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703

4-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学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8次 大小:4194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遗产,学案
  • cover
第2课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中文名称:梵蒂冈城 批准时间:1984 遗产种类: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1)(2)(4)(6)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一、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 b 1.历史: 16世纪初,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其标志性建筑就是改建后的圣彼得大教堂。 1505年,经设计竞赛,著名建筑师布拉曼特的设计方案中选。从1506年正式动工,至1626年最后竣工,圣彼得大教堂的改建工程前后长达120年。这期间,杰出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贝尔尼尼等人先后参与了方案的修改和教堂的施工。 17世纪中期,教皇又委任贝尔尼尼设计建造了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 2.宗教成就: 改建后的圣彼得大教堂超过了古代异教的罗马万神殿,超过了已有的任何基督教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树立了罗马教廷的威信。 3.建筑和艺术成就: 建筑成就 艺术成就 总体评价 整体外观 教堂平面呈纵长十字形;外观最显著的是大圆顶;圣彼得广场由椭圆形广场和小型梯形广场构成。 (1)圣彼得大教堂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2)设计寓意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辉煌的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 大圆顶 大圆顶由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加固而成,解决了跨度过大而又没有立柱支撑的难题。大圆顶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内部顶高是万神殿的三倍。大圆顶是真正球面形,立体感更强,是对古罗马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圣彼得广场 其建筑增强几何形状突显宏大主体,光线掩映产生复杂的明暗对比效果。 内部装饰 雕刻艺术杰作有:大厅中央的主祭坛覆盖着镀金青铜华盖;主祭坛后面是圣彼得主教座;拐角处有米开朗琪罗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 二、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 b 著名壁画作品 画面特色 艺术成就 总的特点 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场面恢宏,气象万千,但始终为人物表现为主。 强健的体魄和突起的筋肉向世人表明,这是一个人类能够创造世界的时代。此画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伟大的艺术丰碑。 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画面场面宏伟,形象生动;宗教题材为主;反映人文主义思想。 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 画面雄伟壮烈,充满了严肃和恐怖的气氛。 突出反映了人文主义者追求人性解放、反对暴政压迫、主张社会平等的忧患意识。 三、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c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充满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梵蒂冈城是基督教世界最神圣的地方之一,证明了过去辉煌的历史以及基督教神圣精神的发展进程。这个小国境内云集了大量艺术和建筑杰作。城中心坐落着圣彼得基督教堂,教堂正面是两条柱廊和圆形广场,有宫殿和花园环绕。这座矗立在使徒圣彼得陵墓上的长方形基督教堂,容取了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和马德尔纳等大师的天才智慧,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 附:考点链接 教材 专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必考 加试 必修3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神权下的自我(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 c 东 圣彼得大教堂全景图 圣彼得广场 西斯廷小教堂 方尖碑 大圆顶 圣彼得大教堂 梯形广场自外向里地势逐渐上升,使椭圆形广场上的信徒都能瞻仰主持弥撒礼的教皇。 椭圆形广场两侧配以四排柱廊,犹如教皇的双臂拥抱朝圣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