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学习目标 02 1、熟读课文,品味本文细腻的悲凉美。 2、品读文本,分析秋味的 “清、静、悲凉”的特点是如何通过景物表现出来的。 3、 研读文本,知人论世,挖掘作者悲凉的原因及其情感态度。 一位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自问世起就备受人们的青睐。我校社团拟以“忆故都,寻秋味”为主题进行主题画册设计比赛。 任务情境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在个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追求上,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文学” 。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的优美散文《故都的秋》 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为革命烈士 活动一:明文眼,品秋色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眼”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着力刻画和描墓的中心点,它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的作用。“文眼”是文章的窗,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 点出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奠定文章的基调“悲凉”。 找出最能体现全文基调的一个关键句(文眼) 请以《故都的秋》为脚本,选取典型意象,绘制画册,为你的画册设计出板块标题。 活动一:明文眼,品秋色 从《故都的秋》中为画册中你喜欢的板块选择最能体现故都之秋特点的语句,作为每个板块的介绍语,并说明理由。 活动一:明文眼,品秋色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主题画册设计了前面的五大画面板块设计,还需要完成“走进作者心灵世界”的文案设计。 活动二:忆故都,析秋情 思考1:课文中写到“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有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谈谈你的认识。 活动二:忆故都,析秋情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思考2:郁达夫的“悲凉”和如上展示的传统“秋士”的悲秋一样吗?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的句子 尾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的零头。 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向往 热爱 眷恋 活动二:忆故都,析秋情 题目“故都的秋” 感谢观看 汇报人:WPS 活动二:忆故都,析秋情 思考3:为何这种“悲秋”是在郁达夫看来是美的,并持一种欣赏态度?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本次主题画册比赛还给同学们留有自由发挥空间,请同学们借鉴故都的秋学习到的写景方式,动笔描绘自己身边的秋景,抒一段感悟,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散文 活动三:赏秋景,写秋意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本次主题画册比赛还给同学们留有自由发挥空间,请同学们借鉴故都的秋学习到的写景方式,动笔描绘自己身边的秋景,抒一段感悟,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散文 活动三:赏秋景,写秋意 秋天可以是杜甫笔下的万物肃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