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8011

5.1文明有礼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8401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视频,八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课时 文明有礼 学习目标 健全人格: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升自身素质,做文明有礼的人。 1 2 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践行明礼遵规的道德要求。 政治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4 责任意识:了解个人行为对国家形象的影响,能够遵守道德规范,维护国家形象。 情境引入 《周礼·地官司徒·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并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 五礼的内容 吉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 宾礼,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 军礼,是指军队操练征伐之礼,与战事相关。 嘉礼,是指和谐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情境引入 古代的“君子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是礼貌、礼仪,“乐”是音乐、诗歌,“射”是射箭,“御”是驾驶马车,“书”是认字、写文章,“数”是测量、算术。为何要把看似没多大实用性的“礼”排在首位?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克己复礼。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这简短的话语,蕴含着深刻且广泛的道理,文明礼仪对于个人、事业和国家都非常重要。文明有礼,其实就是要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要有礼貌、懂规矩。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克己复礼。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交通法规概念的国家之一。我国第一本交通法规《仪制令》以“礼让”为核心,带有强制性。其中明确说明在道路上通行时需礼让年长者,负重或是急于进城办事的车马。这展示了我国礼仪之邦的风范。 唐代《仪制令》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克己复礼。 午休时间,李华驾车在小区疾驶,还长按喇叭催促前面的路人。过路的人劝他减速慢行,别打扰大家休息。他不仅不听还摇下窗户破口大骂。过了几天他去某企业应聘时,发现HR正是当时劝他不要闯红灯的路人。 如果你是HR,你会录取李华吗?为什么? 李华的不守规则、不文明行为体现了他缺乏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企业形象、团队氛围、企业发展都是安全隐患。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克己复礼。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贏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性: 探究新课堂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氏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张家人写信给在京当官的张英寻求主持公道。张英给家人回书劝阻,回信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得到书信,于是撤让三尺,吴家人受其感动,亦退让三尺,这就是六尺巷的来源。 这个典故体现出文明有礼的什么作用? 这个典故体现了宽容、礼让的精神,这种精神有助于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环境。 活动二:以礼分序。 探究新课堂 探究与分享 文明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某社区就建设文明社区向居民征求意见,几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 活动二:以礼分序。 结合这几位同学的看法,谈谈文明有礼对社区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