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渡荆门送别 一、选择题 1.“来从楚国游”的正确节奏划分是( ) A.来从/楚国游 B.来/从楚国游 C.来从楚国/游 D.来从楚/国游 2.从突出路途遥远的角度来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朗读时应重读的词是( ) A.渡远 B.荆门 C.来从 D.楚国 3.朗读全诗整体应保持的基调是( ) A.悲伤忧愁 B.豪迈开阔 C.愤怒激昂 D.闲适恬淡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李白的是( ) A.《望庐山瀑布》 B.《蜀道难》 C.《春望》 D.《将进酒》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此诗的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显得旷野辽阔,境界高远,正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真实的体验。 B.颈联则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令人陶醉。 C.尾联诗人写家乡之水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借此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份深沉的思乡之叹也便成为诗人在整首诗中始终如一的心境。 D.此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开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明晰流畅,情韵悠长。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渡荆门送别(李白)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 。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心境的变化。 8.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②蚕丛路③,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④。 [注]①此诗为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见说:即“听说”。③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④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9.这两首律诗首联入题,分别写“出蜀”和“ ”,诗人均借景抒怀,都从视觉角度描写了 等景物。 10.《送友人入蜀》中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是哪两句?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1.细读这两首诗的尾联,说说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渡荆门送别》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A B C C 1.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朗读节奏。 “来从”表示来到、前往,“楚国游”说明游历的地域,动作与地域描述之间停顿符合诗句逻辑;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朗读。 该句句意为:我乘舟远渡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渡远”意思是乘船远行,强调了路途的起始状态是经过了一段较长的水上行程,突出了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距离的遥远,体现出路途之长;而“荆门”是具体的地点,“来从”表示来到、跟随的动态,“楚国”是目的地所处地域,均未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