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9541

第13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沪科版 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2476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6,答案,一册,物理,九年级,学年
  • cover
第13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 填空题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其中甲为    态,由甲到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从丙到甲,物质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向发射台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的火焰将会熔化,为保护发射台底,就在底部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大量的热,我们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伴有迅速扩散的白气团是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4.优美的诗词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的冰在物态变化中属于    现象,冰在形成过程中需要    热。 5大诗人陆游魂萦梦牵的诗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是成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诗人闻到花香属于    现象,此现象说明    ;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蕴藏的物理知识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6体温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    。 。 7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的    (填“内表面”或“外表面”)会起“雾”或结“冰花”,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同样是水蒸气形成的,为什么有时候是“雾”有时候是“冰花”?你的猜想是:室外的    不同。 二 选择题 1.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冻肥牛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需要吸热 B.汤汁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 C.手不能太靠近蒸气,因为蒸气液化放热会烫伤皮肤 D.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该过程需要不断吸热 2.生病发烧时人们常采用在病人身体上涂抹酒精的方式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酒精沾在身上会迅速汽化,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壶口“白气” B.冰雕变小 C.露珠形成 D.浓雾消散 3.某实习护士给病人甲测体温,体温计示数为39.5℃。由于病人太多,护士一时粗心,给病人乙测体温时忘记甩一甩,测得乙的体温为39.5℃,则乙的真实体温为(  ) A.一定是39.5℃ B.可能是39.5℃ C.一定低于39.5℃ D.可能高于39.5℃ 4.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B.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冬季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是凝固现象 5.下列对古诗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形成时吸热 B.“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南风融雪北风凝,晚日城头已可登。”“融雪”时放热 D.“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浙浙无纤尘。”“雾散”时水珠汽化,是放热过程 6.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秋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北方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 7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下列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 B.夏季,清晨白雾,汽化吸热 C.秋天,叶上露珠,液化放热 D.冬天,美丽“雾凇”,凝华吸热 8. 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