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5·安徽宿州期末)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则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 ) A.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科技 B.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致力于探索国家的出路 D.主张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2.(2024·河南郑州期末)20世纪最初的十年,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动荡之中,城乡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如波涛相逐,一浪高过一浪。北方各省民变迭起,长江中下游各省连年发生灾荒,饥民成群流入城市,抢米骚动时有发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的 ( ) A.社会基础初步形成 B.发展进程异常迅猛 C.领导阶级发生变化 D.历史影响非常广泛 3.(新素养·时空观念)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所示时间的事件是 ( ) 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B.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宣告成立 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4.对于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旧邦新造》曾这样描述:“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意味着 ( ) A.辛亥革命成果被完全破坏 B.中华民国称号被废除 C.袁世凯声明拥护共和制 D.袁世凯没有掌握实权 5.(新情境·历史漫画)下图为1920年上海《申报》发表的漫画,名为《共去厌物,道路平坦》。图中四个身着农家装束的老百姓在挖刨一棵写着“军阀”二字的老枯树。该图反映了当时 ( ) A.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观念解放 B.北洋军阀破坏报社言论自由 C.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D.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局面 6.某著作一方面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则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材料中“最为坚实的基础”指的是新文化运动 ( ) A.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7.下图所示是1915年某刊物创刊号的目录(节选)。该刊物 ( ) A.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B.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新素养·史料实证)五四时期,进步学生以游行示威、公开演讲、文艺演出、组建社团等形式开展爱国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工人、资产阶级、商人、教育界、新闻界甚至贩夫走卒也都参与政治请愿、抵制日货等行动。由此可见 (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凝聚了各阶层的革命力量 C.五四运动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五四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9.下面是一幅有关五四运动的漫画。画中左侧三人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最终倒台。漫画体现的“五四精神”是 ( ) A.暴力至上,坚定爱国 B.毫不妥协,排斥西方 C.排斥西方,勇于解放 D.坚定爱国,团结一致 10.(2025·安徽芜湖期末)1918年夏,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李大钊回到河北乐亭老家度过暑假,在亲戚询问其职业时,他用“点种”来回应。下列选项体现李大钊“点种”精神的是 (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主张“自强”“求富” C.提出了民主与法治 D.实行“实业救国” 11.(跨学科·语文)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办一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下面是黑板报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体现的精神财富是 ( ) 群英际会十三人,时代担当托此身。 石库门中筹大计,南湖船上纵经纶。 推翻旧制锤镰举,唤起工农正义伸。 奋斗百年从未倦,终将梦想变成真。 A.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B.忧国忧民的五四精神 C.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 D.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 12.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