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1737

岭南版(2024)一上 第四单元 第14课《星空的故事》教案+视频素材+课件(41页)

日期:2025-11-1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8次 大小:5995467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岭南,星空的故事,课件,素材,视频,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 星空的故事 教学设计 课题 14 星空的故事 学科 美术 课型 新授 来源 岭美版 节次 第14课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识别学校或社区公共场所中常见的标识,从线条、形状、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其用途和所传递的信息。能根据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与人造物,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欣赏和评述其中的美。能与同学分享、交流对身边的美的体会,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标分解 1.鼓励学生以多维度方式探索“天”的奥秘,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2.通过多种方式体会天体造型和天空的美。3. 探讨与分析甲骨文“天”字的由来。探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颜色、形状。用揉、捏、搓等方法制作独特的星球。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岭南版一年级美术第四单元的第14课。本课以感知星球的造型、探究浩瀚“星空”为教学内容,通过感知天体的造型美、色彩美、纹理美并运用超轻黏土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星球造型,表达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在艺术创作中愿意尝试各种材料和表现手法,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吸引他们。但还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基本美术技能,同时引导他们探索更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如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创意组合,运用色彩和形状表达情感等,以促进其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天体的方法,并描述天体的形态和色彩美,探讨与分析甲骨文“天”字的由来。艺术表现:探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颜色、形状;创意实践:通过艺术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学会以、捏、搓等方法来表现独特的星球。文化理解:通过领略宇宙奥秘,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天”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意义。 评价任务 1.我能从“天”字感知星空之美2.我能用揉、捏、搓等方法制作星球3.我能与同学分享生活中的其他球体 重点 1.了解甲骨文“天”字的由来,感受天空的浩瀚美。2.尝试利用揉、捏、搓等方法表现星球的造型。 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利用混合的颜色表现不同的星球造型。 材料准备 准备工具与材料:星空图片、艺术作品、绘画工具等,超轻黏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一、情景导入璀璨的星空中,有着无数的奥秘,有着许多故事。播放视频 讨论分享对星空的了解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引导学生朗读,并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分析儿歌很久很久以前,古代人眼里的天是什么样子的?与我们看到的一样吗?(二)我们的发现生:天圆地方学说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宇宙观念。它认为天是一个圆形的穹顶,覆盖在方形的大地之上。在这种观念下,天和地是分别独立的两个实体,天是高于地的,而且天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生:古人认为,头顶之上便是天,于是就有了3000年前的甲骨文“天”字。 生……二、活动一(一)写一写:观察甲骨文天”字的字形特征,并写一写1、甲骨文“天”字的方框突出人的头部,象征着人的头顶上方是天空。2、了解天字的演变过程播放视频(二)写出天字出示图片三、活动二(一)说一说:观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形状和颜色,并说说它们的特征。八大行星简介播放视频(二)学生讨论八大行星的形状和颜色以及特征1、水星体积最小,与地球相比更像一颗小石子。 颜色 :表面呈灰色, 特征 :昼夜温差极大。 2、金星 形状 :体积与地球相近,被称为“地球姐妹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