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187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2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350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初步
  • cover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2 乘法的初步认识(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处于乘法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阶段,是学生从加法运算过渡到乘法运算的关键节点,为后续深入学习乘法运算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材通过“一共有多少个圆”这一具体情境展开,给出整齐排列的圆形图案,借助两位学生不同的观察角度(竖着看和横着看)呈现例题。学生1竖着看,得出与;学生2横着看,得出与。并在最后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和列式的过程,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初步建立乘法的模型意识。 2.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排列图形的数量关系,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合作交流中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行列数量关系正确列出乘法算式并计算。 2.教学难点:体会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运算,区分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活动:老师拿出一包糖果,问:“如果老师每天发给4位同学,每人3颗,发5天,一共需要多少颗糖果?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算出来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尝试列式,有的用加法连加,有的尝试用乘法。 2.教师追问:“同样是求总数,为什么有的同学用加法,有的用乘法?哪种更简便?乘法到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 3.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乘法背后的秘密,看看它是怎样让计算变得更简单的!” 【设计意图: 通过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已有的加法经验,引导其思考“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为理解乘法意义提供思维支点,激发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按列观察并列出加法算式 1.教师活动: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展示例题中4行6列的粉色圆形图案),我们先竖着看哦,每列有几个圆形呀?那这样的列数有多少呢?大家试着根据这个观察结果,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出一共有多少个圆形哦。 学生活动: 生:老师,我发现竖着看每列有4个圆形,一共有6列,那加法算式就是。 2.教师引导:非常棒呀,这位同学准确地数出了每列的个数和列数,并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那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加法算式来表示圆形的总数呢? 3.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每列都是4个圆形,有6列,就是把这6个4加起来,就得到圆形的总数啦。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按列观察圆形排列,列出加法算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到用加法运算表示总数的过程,初步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意义,为后续引出乘法算式做铺垫,服务于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的教学目标,突破理解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关系的重难点,体现以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指向数感和运算能力的核心素养培养。】 学习任务二、从加法算式引出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意义 1.教师活动:刚才我们列出了加法算式,那这个加法算式表示有6个4相加对吧,那在数学里呀,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就是乘法。那6个4相加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呢?大家试着写一写哦。 学生活动: 生:老师,我写出来了,是,我记得前面学过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教师追问:很好哦,那这个乘法算式里的4和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4表示每列的圆形个数,6表示列数。 2.教师活动:非常对呀,那除了写成,还可以怎么写乘法算式呢? 生:还可以写成。 3.教师引导:那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结合我们之前横着看圆形排列的情况来想一想哦。 学生活动: 生:老师,我知道了,横着看每行有6个圆形,有4行,所以就表示4个6相加,也就是圆形的总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列出加法算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