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3893

15.4 电流的测量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6084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5.4,流的,测量,教案,格式,2025-2026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电流的测量》是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4节的内容。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对电流已有所涉及,但较为抽象。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电流强弱及电流测量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概念。也为后续探究“串、并联电流中电流的规律”及其他电流测量实验打下良好基础。本节有很多实验操作,这些操作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模仿老师、亦步亦趋,而是边思考边操作,理解操作要求背后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都可得到提升。 本节课主要由“电流的强弱”“电流的测量”两部分构成。学生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实验,对电流强度这一抽象的概念形成感性的认识,进而学习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及单位,然后通过阅读“小资料”让学生感知常见电流的大小,再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把电流具体化,帮助学生形成了对电流的正确认识,并学会测量电流的方法。最后,通过生物电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造福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到电学知识,已经学习过两种电荷,知道了电流是如何形成的,认识了常见的电路元件和电路结构,对电学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学生还曾经学习过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等测量工具,对物理量的测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电流观念十分抽象,学生还不能自主地从宏观现象入手,通过分析思考、类比迁移等方法,正确建立电流的概念,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电流的感性认识。虽然学生之前学过几种测量工具的使用,但对于电流表这类有不止一个测量范围的测量工具接触较少,要独立完成电流表的使用,还存在一定困难。 从思维方法上看,初三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逐渐提升,但学习电流这种非常抽象的概念还存在一定困难,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抽象与形象的联系、通过电流的测量加强学生对电流的感性认识,能够促进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归纳能力;创设有适当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意志和品质。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比,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单位及符号,了解生活中一些用电器的工作电流。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会将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认识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观察流出用电器的电流与流入用电器的电流的大小,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体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提升实验操作技能。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教学难点 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教科书本节图“把小灯泡接到不同电源上”所示的实验。 提出问题:同一个小灯泡接在不同的电路中,明、暗不同,这一现象表明什么? 观察并对比两次实验现象并尝试回答:同一个小灯泡的明、暗不同,表明通过它的电流不同。 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电流”的现象,激发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电流的强弱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 新知探究 一、电路的强弱 1.电流的含义及单位 刚才的实验中,把电路中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