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5704

1.1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204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乘法,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数学
  • cover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一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一) 课 题 第1课时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乘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素养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设计购买物品的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1. 购买下面的物品,应付多少钱? (1)情境引入:出示购物情境图,提问:购买 4 本单价 8 元的《中国寓言故事》和 3 个单价 10 元的文具盒,应付多少钱? (2)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 “单价 × 数量 = 总价” 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并交流:8×4=32(元),10×3=30(元),32+30=62(元)。 2.导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中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1.分析题意: (1)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 (2)豆豆和小苗各有什么购物计划? 2.探究算法: (1)小苗应付多少钱?单独进行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算。 (2)全班交流,理解用加法和乘法分别计算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豆豆应付多少钱?尝试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 (4)全班汇报 分步算式:5×3=15(元),15+50=65(元)。 综合算式:5×3+50 或 50+5×3。 (5)探究计算方法。 ①在上面的计算中我们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②从上面的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计算顺序? 3.小结: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学习任务二:乘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进一步利用购物的情境,在付钱与找钱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探究计算顺序和方法。 小苗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1.分析题意: (1)现在和刚才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找回的钱应该怎样计算? 2.探究算法: (1)同桌讨论:要算找回的钱,我们先要算出什么?然后怎样算? (2)小组合作:先分步进行计算,然后尝试用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3)交流汇报:100-30×2,先算乘法 30×2=60,再算减法 100-60=40。 (4)分析计算的过程,想一想,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应怎样算? 3.引导比较,深化算理。 (1)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总结运算规律: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习题资源,引导学生边学边练,有利于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P3“想想做做”第1题。 结合例1图中的信息,说说下面算式求的是什么。 7×4+50 20-5×3 (1)学生先说一说。 (2)集体订正,引导纠错。 2.教科书P3“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说一说运算顺序。 一起来填空。 3.教科书P3“想想做做”第3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易错点,引起注意。 4.教科书P3“想想做做”第4题选择部分内容。 32+3×20 56-7×8 21×2+30 (1)学生自主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教科书P3“想想做做”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