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学 期 单 元 一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一) 课 题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进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并总结运算规律。 2.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单价=总价÷数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1.下面的物品,单价各是多少元? (1)情境引入:出示套装商品的价格单,提问:这些物品单价各是多少元? (2)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 “单价=总价 ÷数量 ” 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并交流:30÷6=5(元) 12÷6=2(元) (3)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吧。(板书课题: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除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中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应付多少元? 1.分析题意: (1)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2.探究算法: (1)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应付多少元?我们实际上是计算什么?(钢笔和订书机的单价一共是多少) (2)在计算时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先尝试分步进行计算,然后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4)全班汇报 分步算式:40÷5=8(元)8+12=20(元) 综合算式:40÷5+12或 12+40÷5 (5)探究计算方法。 ①在上面的计算中我们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②从上面的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计算顺序? 3.小结: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学习任务二:除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进一步利用购物的情境,在比较物品单价的过程中认识除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计算顺序和方法。 1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1.分析题意: (1)现在和刚才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怎样算1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2.探究算法: (1)同桌讨论:1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我们先要算出什么?然后怎样算? (2)小组合作:先分步进行计算,然后尝试用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3)交流汇报:30-40÷5 ,先算除法 40÷5=8,再算减法 30-8=22。 (4)分析计算的过程,想一想,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应怎样算? 3.引导比较,深化算理。 (1)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总结运算规律: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习题资源,引导学生边学边练,有利于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P5“想想做做”第1题。 结合例2图中的信息,说说下面算式求的是什么。 50+15÷5 40÷5-7 (1)学生先说一说。 (2)集体订正,引导纠错。 2.教科书P5“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说一说运算顺序。 一起来填空。 3.教科书P5“想想做做”第3题。 96-32÷8 45+48÷4 84÷2-37 (1)学生自主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4.教科书P5“想想做做”第4题。 下面每组中哪道算式的得数大?先想一想,再计算。 70-21×3 6+8÷4 36÷3-2 70-21÷3 6×8÷4 36÷3÷2 (1)全班讨论,想一想每组算式中哪道的得数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