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多指地域上的统一 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 统 一 大 一 统 概念解读: 大统一: 主要侧重于在政治和领土层面,将分散的国家或地区合并为一个整体,强调的是地域上的合并和统一状态。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将原来分散的齐、楚、燕、韩、赵、魏等国纳入一个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 大一统: 它不仅包括政治上的统一,还涵盖了思想、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统一与协调。在政治上,大一统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在思想文化方面,追求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经济上,强调统一的经济制度和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通。 课程目标: 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难点:大一统概念的理解 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 核心素养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这两股势力成为统一国家内部的离心力量。 一、削弱地方势力 1.西汉初期的政治形势 根据材料与P67,归纳西汉初期的政治形势? 问题一: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材料一: 强宗豪右(豪强),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官员)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汉仪》 问题二: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 朕很是烦恼 谁来帮朕解决这两个烦恼啊? 背景 最近有点烦,皇帝不好当。 主父偃 臣有一计!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推恩令”: 诸侯王国 侯国 侯国 侯国 侯国 王国 侯国 侯国 侯国 侯国 王国 侯国 侯国 “推恩令”目的是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 一、削弱地方势力 措施1:实施“推恩令” 朕很是烦恼 根据材料与P67-68,谈谈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结果: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课堂讨论:“推恩令”妙在何处?(提示:从诸侯子弟和皇帝两个角度考虑) ①方法缓和,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诸侯国势力。 ②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也不会再反抗中央。 2. 政治上: 二.加强经济管控 (1)农业的发展 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2)手工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汉代酱釉弦纹铺首陶壶 汉武帝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有一年,他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薪柴参加堵口,终于成功堵住决口,止住水患。 相关史事 措施1.农业、手工业发展 根据材料与P68内容,归纳汉武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②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汉朝耧车(模型) 汉代双耳陶罐 2.经济上: 二.加强经济管控 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有些豪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如汉初诸侯王叛乱时,他们因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 ———书P59 富商大贾控制经济命脉 2.经济上: 根据材料与P69,归纳西汉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