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课时跟踪检测 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平齐,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不同的挡光片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 速度/(m·s-1) 第一次 Ⅰ 0.230 44 0.347 第二次 Ⅱ 0.174 64 0.344 第三次 Ⅲ 0.116 62 0.343 第四次 Ⅳ 0.058 50 0.342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Ⅰ的宽度最小。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平板(光滑)、小车等器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即将释放小车之前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图中有3处明显错误,它们分别是: (1)_____; (2)_____; (3)_____。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周期为0.02 s的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d1、d3、d5。 (1)读出距离:d1=1.20 cm,d3=_____ cm,d5=_____ cm; (2)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大小v2=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滑块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滑块的挡光时间。现有一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两次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是t1=5×10-2 s,t2=3×10-2 s,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t=1.5 s,用分度值为1 mm 的刻度尺测量小滑块的长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 (1)滑块的长度d为_____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1、v2分别为_____m/s、_____m/s。 (3)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 参考答案 1.答案:D 2.解析: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所用电源为交流电源,因此题图中接直流电源是错误的;细线和平板应平行,而题图中细线和平板不平行,故需要调整它们的位置;实验开始时,小车应紧靠打点计时器,以保证在纸带上打足够多的点,有利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而题图中小车离打点计时器的距离太远,所以此处是错误的,也应该进行调整。 答案:(1)细线与平板不平行 (2)打点计时器接的是直流电源 (3)小车离打点计时器的距离太远 3.解析:(1)由毫米刻度尺的刻度可知d3=5.40 cm,d5=12.00 cm。 (2)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可用计数点“1”“3”间的平均速度表示,则v2==0.21 m/s。 (3)小车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 v4==0.33 m/s,则小车加速度大小 a===0.60 m/s2。 答案:(1)5.40 12.00 (2)0.21 (3)0.60 4.解析:(1)由题图可知d=8.42 cm-4.00 cm=4.42 cm。 (2)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0.88 m/s, 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1.47 m/s。 (3)滑块的加速度 a===0.39 m/s2。 答案:(1)4.42 (2)0.88 1.47 (3)0.39第二章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目的 (1)巩固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利用纸带求瞬时速度。 (2)学会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会用v-t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3)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