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7967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共18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58648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编版,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 12 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 认识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了解明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清太宗皇太极 元、明、清疆域图 (1)背景 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后来,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建立政权 (3)完成统一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为了巩固新生的王朝,朱元璋将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遭到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燕王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次年改北平为北京,开始着手迁都,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朱重八的前半生 1328 生于安徽凤阳贫苦家庭 童年 替地主放牛 1344.4.6 父亲因感染瘟疫病逝 1344.4.9 大哥因感染瘟疫病逝 1344.4.22 母亲因感染瘟疫病逝 1344.9 投奔皇觉寺出家活命 1344.11 化为游方僧化缘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 ②历史原因:在中国君主专制体制中,君相权矛盾由来已久。 ③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骄橫跋扈,擅权乱政。 ④前朝教训: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中书省权力很大)。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废除丞相制度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陵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2)影响:加强了皇权,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利:①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②实现皇帝高度集权。 弊:①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②造成皇权过于集中,皇帝独断,难免决策失误。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披被。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废宰相 皇帝管六部 明朝 限宰相 二府三司制 宋朝 众宰相 三省六部制 唐朝 抑宰相 中外朝制 汉朝 设宰相 三公九卿制 秦朝 独宰相 中书省 元朝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废除丞相制度 ◎ 朱元璋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1)背景: 废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2)设立: 明成祖选拔文官到皇宫内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内阁) (3)职权: ①票拟: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②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批复奏章 (4)性质: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通政使司上报奏折 皇帝阅览 内阁票拟 皇帝批红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3、设内阁 (5)发展历程: (6)特点: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3、设内阁 设立情况 阁臣权力 发展阶段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处理文案的侍从 奠定基础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 发展完善 明神宗 张居正任首辅 大权尽归内阁,居六部之上 权势增大 ①内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