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8310

1.2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236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我们,都是,会的,一员,教案,统编
  • cover
第2课时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环节一 解码社会关系———编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 展示教材第6页“生活观察”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包含父母、同学、老师等角色)。 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扮演哪些角色?这些角色如何与他人产生联系?” 呈现教材第6页“探究与分享”中“消费者”“邻居大哥哥”的身份对比图,补充学生熟悉的场景(如“班级中的组长”“社区的志愿者”),提问:“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中有不同身份?这些身份如何影响你的行为?” 【活动一】绘制“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仿照教材示例,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至少包含5种社会关系,如家人、同学、邻居、兴趣小组成员、公民等)。 设问: 结合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考:你的行为(如: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作为“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为什么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 答案: 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不同的社会关系(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决定了人的不同身份。个人如同社会这张“大网”上的“结点”,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互动,建立关系网络。 【活动二】社会关系的分类与辨析 根据教材第7页“相关链接”,区分下列人物之间社会关系的类型:舅舅一家(血缘关系)、社区居民(地缘关系)、公司同事(业缘关系)。 设问: 业缘关系、地缘关系是否比血缘关系更重要?为什么? 答案: 社会关系依据其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等为基础)、地缘关系(以空间与地理位置为基础)、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等。社会关系无高低之分,共同构成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网络上的“结点”,不同身份源于不同社会关系。理解这些关系,能让我们更清晰地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学会在不同场景中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环节通过绘制社会关系网络图和分类活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的教材观点,突破“个人与社会连接”的抽象认知,为后续“人的社会化”的学习作铺垫。 环节二 探寻依存之道———个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展示教材第7页“探究与分享”中的图片。 学生思考:“从一日三餐到手中的课本,这些事物如何体现‘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假设你被困在一座荒岛上,哪些生存需求个人无法独自满足?回到现实社会,你的学习和生活依赖哪些社会条件?”(引导学生从物质、精神两方面思考) 【活动一】“社会支持清单”梳理 设问: 1.填写下面的表格,梳理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支持的类型: 类型 社会提供的支持(举例) 对个人的影响 衣(服装厂生产)、食(农民种植) 保障基本生存 学校教育、文化活动(博物馆、图书馆) 提升知识素养、丰富精神世界   2.结合教材“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分析:“社会对个人的支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物质支持 精神滋养 2.个人的衣食住用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如制造业)和精神生产(如教育、文化产业),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活动二】“我为社会添光彩”行动策划 自由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社会做哪些具体的事?”(提示: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层面思考)模拟场景,如:“如果你发现社区垃圾分类站存在管理漏洞,你会如何行动?”(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参与解决”的流程思考) 设问: 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答案: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社会与个人是“大网”与“结点”的关系:社会为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