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1076

17 短文两篇课件2025-2026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共46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22385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短文,两篇,课件,2025-2026,统编,七年级
  • cover
(课件网) 陋室铭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文体知识 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剑、枕、杖、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旁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 铭文的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 作者简介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 等名篇,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等。 唐顺宗时,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失败后,刘禹锡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和州知县欺刘禹锡被贬而来,令他半年内连搬三次家,住房也越来越小、越来越简陋,因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此文。 写作背景 1.自由朗读,找出文章的韵脚。 2.听名家诵读,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把握诵读技巧。 3.找出统领全篇的主旨句。 朗读 朗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押韵:in 主旨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 吾 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在于 只 三读课文,梳通文意 山不在于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多深,有了龙就显得神异。 简陋的屋子 我 名作动,蔓延到,长到 映入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灵:形容词活用做动词,灵验,灵异,显出灵气。 斯:代词,这,这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德行美好。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三读课文,梳通文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琴,阅读佛经。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取独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什么 之:宾语前置的 标志,无意义。 倒装句,宾语前置,应理解为“有何陋之”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5.作者开篇写并没有直接写陋室,作者是如何引出陋室的? 悟读 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说说陋室是否陋,用“我觉得陋室陋/不陋,从 可以看出这是一间 的陋室。”句式来回答。 4.作者从景、人、事方面已经体现出了“德馨”,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1.“陋室”为什么“不陋”? 2.文中用哪些句子体现了“德馨”? 6.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何陋之有” 有什么作用? (1)“陋室”为什么“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扣题,“德馨”统领全篇。) (2)文中用哪些句子体现了“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说说陋室是否陋,用“我觉得陋室陋/不陋,从 可以看出这是一间 的陋室。”句式来回答。 研读课文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 “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将外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 景———幽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