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2087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

日期:2025-10-1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479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必修,思想政治,高中,人教,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政 治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1.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3.以“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为议题,探究实现共同富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和途径。 4.调研不同类型企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讨论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核心要点提炼 1.一个重要制度: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两个方式与途径:方式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途径有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3.两次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4.两个同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判一判 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提示 错误。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 3.按要素分配 (1)原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数 据 参 与 分 配 可 激 励 各 主 体 参与创新,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提升我圄的创新驱动能力,有力支撑经济增长,有助于新共产业的发展。 (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史其结 合因素,是进行社会生产经告活 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 想一想 李某是某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按劳分配的收入是多少 按要素分配的收入是多少 提示 国有企业中的工资及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个人专利转让费及房屋租金属于按要素分配收入。所以李某按劳分配的收入是44 000元,按要素分配的收入是11 000元。 4.我国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 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炎得的各种报酬。 “各类劳动者”包括在 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 企业就业人员,农村就业人员, 其他就业人员,以及私营企业 主、雇工的个体户主等。 鼓励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者。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