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2838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31555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初中,两篇,ppt,17张,课件,陋室
  • cover
(课件网)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诗文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感知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名 灵气 这 只 品德高尚 爬上,长到 映入 博学的人 没有学问的人 弹奏 奏乐的声音 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不加装饰的琴 疏通文意 陋室,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简陋,狭窄的屋子。此间陋室陋在何处? 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满地,杂草丛生,表现出陋室偏僻荒凉、人迹罕至的环境,还原了陋室本身之陋。 身处陋室,却不以为陋,这是源于刘禹锡的“德馨”。那么就让我们来拜访一下刘禹锡,跟随刘禹锡走入陋室深处,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仿佛看到了草色青翠、绿意盎然的画面, “青”和“绿”二字,给人有雅趣可赏的明亮感觉,突出环境之幽静,主人心境之雅。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写作背景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千百年后那位势利眼的狗官已化为尘土,而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 就是在知县小人得志、“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欺人过甚、步步紧逼的刁难中,刘禹锡写下这篇文章。当和州知县得知刘禹锡写《陋室铭》一事,气的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看见刘禹锡正在陋室里悠然自得地弹琴,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描写一下两个人的对话。 活动:当一回刘禹锡。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禹锡(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我(_____地笑道):…… 他的陋室铭不仅是对他人的抗争,更是对自我的激赏。他要让这地方,这天下记住他的什么呢? 毫不妥协的铮铮傲骨。(傲岸) 刘禹锡将《陋室铭》写好后,还请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铭文刻在石碑之上,立在斗室门前。看到这81个字,这个势利的知县十分生气,拂袖而去。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刘禹锡,面对知县拂袖而去的背影,你要把陋室铭读给知县听,读出一腔激愤,读出一身傲骨。 通过解读,刘禹锡的形象在我们面前逐渐清晰起来,他在简陋的环境中,自得其乐,安适达观;面对知县的折辱,他毫不妥协,铮铮傲骨,确实是高士风范无误。刘禹锡要借陋室表达怎样的志趣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刘禹锡借用“陋室”表明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托物言志 通过对客观物品的描写和叙述,间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情感等。 刘禹锡助读资料———刘禹锡的生平及诗歌 刘禹锡19岁游学洛阳,少年成名,二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