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3210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76291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课,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案例回放:某省某市的小周同学品学兼优可谓是出身于“官宦世家”,父母经常教育敦促他大学毕业后要积极考公稳定工作,小周同学也是羡慕父母及其他亲戚熟人的公务员待遇;因此他大学一毕业就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考公大军,放弃了原本可以进入一家优质外企工作的机会,但是考公几番轮回屡受挫折备受打击,可父母还经常埋怨他不争气丢脸面,同期毕业的原本能力水平不如自己的同学竟然也混得风生水起;想到这些诸多的不如意,原本就压抑憋屈愤懑的周同学选择了轻生,一颗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 课前思考:结合教材,案例及社会现状,分析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 管理制度所呈现的趋势特点影响;如何科学认识考公现象与 自身价值的实现?从中你能获得哪些心得感悟与启示? 讲授新课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 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近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教学难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 目 录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材料: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处存亡危急之秋,务亟图自救之术,此意是也……然 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 ———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 鸦片战争结束后,国势日衰,废除八股取士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1898年6月16 日,康有为当面向光绪皇帝指陈八股科举制度的危害,建议政府废除八股考试内容, 加快新教育建设的步伐……维新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的主张,拉开了清末教育制 度改革的序幕,也导致了科举制度的最终灭亡。 ———摘编自王会晓《浅谈维新派与顽固派关于废除八股取士的争论》等 材料: 清末科举制已经严重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特别是 1904 年至 1905 年 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竟对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这一场战争持“中立”的态度,这使 得社会出现严重的动荡,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各方压力下,清政府1905年下诏 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 ———摘编自《从科举制度的蜕化看晚清统治危机》 近代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科举制不适应社会需求;洋务运开展和维新派推动;西学东渐新式学堂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影响 一. 晚晴选官制度的变革 (一)背景 (二)教育改革过程 1. 戊戌变法时期 改革科举:①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③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经济特科六事(据严修遵议开设经济科折》整理) 内政 凡考求方舆险要、郡国利病、民情风俗诸学者隶之 经武 凡考求行军布阵、驾驶测量诸学隶之 外交 凡考求各国政事、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诸学者隶之 格物 凡考求中西算术、声光化电诸学者隶之 理财 凡考求税则、矿产、农工、商务诸学者隶之 考工 凡考求名物象数、制造工程诸学者隶之 材料:1901年,经济特科考试,也是清末唯一的一次,仅录取27人。皇太后并未重用 这27人,只是“赏以饭碗”。 ———房列曙《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 2. 清末新政时期 建立学堂:1901年,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新式学堂以培养当前和未来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为主,课程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历史、英语、地理、生物、自然、数学、化学、物理等。 到1909年,全国学堂增至5.9万所,在校生162万余人。 外籍教师上课 女子学堂 废科举:1905年,科举制废除。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这个制度(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废除的直接动因是认为这套制度不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