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7课 后科举时代———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导入 2019 招录人数:513 审核通过人数:36,883 竞争比:71.9 2020招录人数:1201 审核通过人数:44,196 竞争比:36.8 2021 招录人数:1036 审核通过人数:47,612 竞争比:45.96 2022 招录人数:981 审核通过人数:73,778 竞争比:75.21 为什么现代很多人争相报考公务员? 现代公务员制度与科举制度有何关系? 一、除旧———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一、除旧———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一)科举制度的变化 1.背景: 材料1: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固知处今而谈,不独破坏人才之八股宜除,与凡宋学汉学,词章小道,皆宜且束高阁也,然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 ———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2: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3: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 ———《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1)政治: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 (2)经济:洋务运动的开展; (3)思想:①西学的传播;②科举制度自身日趋保守,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一、除旧———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一)科举制度的变化 2.过程: 1898 ①维新变法时期清政府增加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1901 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1904 ①学堂选官制度; ②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确立 1905 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 1906 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材料1:臣窃惟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今学校未成,科举之法,未能骤废,则莫先于废八股矣。夫八股之无用,臣即业八股以窃科第者也,从其业之既久,知其害之尤深,面对未详,敢为我皇上先陈之……然后宏开校舍,教以科学,俟学校尽开,徐废科举。 ———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思考】康有为奏请废八股的目的是什么? 康有为主张用什么方式培养人才? (1)目的:培养人才,推进变法; (2)方法:兴办学校,教授新学。 (1)戊戌变法时期: 一、除旧———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一)科举制度的变化 2.过程: 1898 ①维新变法时期清政府增加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1901 1905 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 1906 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2)清末新政期间: 山西大学 北洋大学 1907两江师范学堂手绘图 一、除旧———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一)科举制度的变化 2.过程: 1898 ①维新变法时期清政府增加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1901 1905 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 1906 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