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3675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4022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经济,必修,选择性,编版,高中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 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英国(  ) A.纺织行业出现技术革新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18世纪后半叶,随着生产技术变革的进行,尤其是动力机器的发明与应用,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分散的手工作坊消失 B.工厂制度的兴起 C.集中的手工工厂发展 D.工人阶级的崛起 3.手工作坊时代,陶器制作的所有工序几乎全由一名制陶工来完成。而在近代英国的制陶工厂中,制作工序被分割开来,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坯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等,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由此可见,工厂制度下(  ) A.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B.劳动强度增大 C.生产资本高度集中 D.劳动分工增强 4.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B.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 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 D.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5.有学者认为:“无论是观察家还是工人本身,都知道工厂制度是非留下来不可了。这种制度的维护者宣传它是为未来的完全自动化开辟了可能性的一种革命制度。”该学者意在说明工厂制度的形成(  ) A.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D.推动了经济转型 6.1892年,“钢铁大王”卡耐基把卡耐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卡耐基钢铁公司,至此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的65%,钢铁价格也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导致钢铁价格大降的主要因素是(  ) A.家族公司的组建 B.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 C.重化工业的崛起 D.社会化大生产的推动 7.学者陈旭麓曾说过:“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这说明(  ) A.知识分子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B.洋务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社会的转型 C.开明官员引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D.维新派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范旭东是民国时期的“化工大王”。他认为:“做首领的人,不着重运用头脑,促进全局,而运用手脚,料理日常公事,效能必不会提高。”他在天津永利碱厂中注重财务管理和建立分科层制度,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提高了企业效益。据此可知,范旭东(  ) A.推动了工厂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代表人物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主要出发点 D.借鉴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9.1903年,张謇参观大阪博览会。中国置办物品前来参展的仅有湖南、湖北等六省,且展品多为古董,如“鄂品有汉瓦当、唐经幢”等,张謇对此颇为不满,“复至博览会观(日本)工业馆,织业最良,制箴最精,箴即华人所谓蔻”。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中国启动工业化迫在眉睫 B.民族工业春天即将到来 C.中日经济存在着巨大差距 D.中国政府不谙熟博览会 10.下表为英国近代人口结构变化简表(局部)。 年代 1700年 1801年 1851年 总人口(万人) 506 866 2 780 城市人口(万人) 85 238 1 396 城市率 16.8% 2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