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4604

3.2 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共28张PPT)+2视频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5次 大小:1698838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法治,道德,统编,视频,营造
    (课件网)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上册 3.2 营造清朗空间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健全人格:通过分析网络使用中的时间黑洞、信息茧房等现象,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网络的双重性,避免因过度沉迷网络导致心理失衡,促进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 2.法治观念:通过了解使用 AI 捏造谣言被处罚等案例,明确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自由有界,守法是底线”的观念。 3.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将道德规范内化为网络行为准则,养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修养。 重点: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难点:提升媒介素养。 新课引入 思考:这个视频对于我们参 与网络生活有什么启示? 启示:我们要努力营造清朗 的网络空间。 视频《营造清朗空间》 讲授新课 自学导航-问题指引 1.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2.怎样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讲授新课 生活观察 现在,人们有空就看手机、玩电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人之间相互陪伴、交流的时间都变少了。 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充分利用时间。 小宇周末在家,本想写完作业打球,却因刷短视频、玩游戏,耽误作业和打球,懊恼又迷茫。 讲授新课 1.小宇遇到的困扰,你们经历过吗?网络到底是助力成长的工具,还是打乱生活的“麻烦精”? 2.结合“生活观察”(奶奶和爸爸对网络的不同观点 ),分组讨论网络对个人生活、家庭交流、学习成长的影响。 比如刷短视频停不下来,耽误了写作业;看到网上有争议的言论,忍不住参与争论却被怼;甚至因为过度沉迷网络,和家人产生过争执…… 利:便捷获取信息、丰富娱乐方式、提升生活效率; 弊:过度沉迷导致作息紊乱、信息过载让人焦虑、虚假内容误导判断。 知识小结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1.网络是把双刃剑 网络改变了社会生活,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垄断与算法操控;网络暴力,群体对立与极端化;虚假信息泛滥;数字鸿沟与社会不平等;青少年与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疏离;等等。 网络衍生的社会问题: 探究与分享 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 思考:该条例实施的原因是什么?对青少年有如何启示? 点拨:(1)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相对偏低,对网络信息缺乏选 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2)要提升媒介素养。 知识链接 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探究与分享 情境一:周末的 “时间黑洞” 周六上午,小宇计划用 1 小时查历史课“丝绸之路”的资料。打开浏览器后,弹出一条“AI 生成的古代名人搞笑短视频”,他点进去看完,又被推荐栏的“ 三国人物现代装换脸”吸引,不知不觉刷了 40 分钟。等回过神,原本用来查资料的时间所剩无几,作业只能拖到下午。 情境二:睡前的 “兴趣陷阱” 小宇喜欢篮球,睡前总习惯刷体育新闻。算法推荐给他的全是 NBA 赛事、球星集锦,他刷得津津有味,常常看到深夜。有天爸爸和他聊起最近的航天发射新闻,他却一脸茫然:“还有这事儿?我从没刷到过。”爸爸叹气:“你手机里全是篮球,其他重要信息都被挡住啦。” 情境三:课后的 “无效浏览” 放学回家,小宇想搜几道数学难题的解法。网页上跳出 “某明星疑似恋情” 的弹窗,他点进去看了半天评论,又顺着链接点开 “娱乐圈未解之谜”“明星早年旧照” 等文章。等想起要做题时,一个小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