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4896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8371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 cover
(课件网) 中华文明 的起源 与早期国家 思维导图 中华文明 的起源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特征(生产生活): 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 特征(生产生活): 文化遗存 早期 晚期 黄河: 长江: 黄河: 长江: 早期国家 (奴隶社会) 文明产生 时间: 过程: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夏(政治制度) 商(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口述史料: 口头讲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神话传说、俗谚、回忆录等 实物史料: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等 文献史料: 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史书、书籍、报刊等 如何证实? 只有一种史料就可以实证了吗? 二重证据法(多重史料相互印证)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 基本内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生活方式: 大致时间:约300万到1万年前 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学会用火。 过着群居生活。 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共劳、共享、共葬。 社会组织: 发展程度: 新石器时代 大致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磨制方法) 主要代表: 发展程度:晚期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①彩绘陶器 ②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养猪较为普遍 ①种植水稻 ②养蚕缫丝 黑陶(蛋壳陶) ①精美玉器 ②大规模祭坛神庙 炭化粟粒 龙山文化黑陶 良渚文化玉琮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思考:中国古人类分布在地域上有什么特点?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有什么变化? 旧石器时代: 分布广,主要集中在江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 分布广,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概念阐释:多元一体 多元 中华文明在多个地域起源(东北、黄河、长江、珠江、新疆、青藏),多源并起;每个文化区域都是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如红山、良渚玉器发达但没有青铜器,中原青铜器多为动物纹饰,而三星堆青铜树、青铜人、金面俱独俱特色。) 一体 1.各文化区域相互辐射、吸收,交流,逐渐形成统一的特点(共同认知、文化认同)。(如逐渐都以龙为图腾,逐渐都学会种粟、水稻,制陶、玉、青铜器等。) 2.逐渐中原地区日益领先,成为核心向外辐射。(如以炎黄为主形成华夏族,以华夏 为主形成汉族。 炎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 母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 姜寨遗址 父系氏族社会: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遗址 反映了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 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 思考:姜寨遗址和良渚古城有什么特点?从姜寨遗址到良渚古城,有什么变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 思考:根据文化遗存所体现的文明的发展,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上层(统治者) 下层(被统治者) 阶级矛盾 公共权力 政府 军队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出现 国家产生 奴隶、奴隶主阶级出现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考古学证明,尧舜时期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遗址、天文建筑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1.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夏朝: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存续时间 历史地位 统治措施 文化成就 遗存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公元前1600年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历法—《夏小正》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