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4904

2.3 响度与音色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年八上物理(沪粤2024)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4883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响度,音色,教学设计,格式,2025年,物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响度与音色 教学设计 课题 2.3 响度与音色 单元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与前一节 “音调” 共同构成声音三大特性的知识体系。教材以生活中 “敲鼓力度与鼓面振动幅度的关系” 等实验,引导学生发现 “声音大小与发声体振动幅度有关”,进而明确响度的定义、影响因素(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及响度的单位(分贝,dB)。随后转向音色:通过 “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调”“不同人说同一句话” 的听觉体验,让学生感知 “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仍有差异”,进而引入音色概念,解释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同时介绍音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语音识别、乐器区分)。教材注重 “现象 — 实验 — 规律 — 应用” 的逻辑链条,通过大量直观实验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区分响度、音色与前节音调的差异,构建完整的声音特性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噪声控制、声的利用奠定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道什么是响度,了解影响响度的因素是什么;知道什么是音色;了解不同响度或音色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物理观念) 2、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或不同特征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了解响度、音色在生活、艺术的应用,认识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科学探索热情。(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响度和音色具有丰富的生活感知:能直观区分声音的 “大小”(响度),能通过声音辨别熟人、乐器(音色),但尚未将这些主观感受与物理规律(振幅、材料结构)建立关联。但存在以下认知难点:一是易混淆 “振幅”(影响响度)与 “频率”(影响音调),如认为 “振动快的物体声音一定大”;二是对音色的物理本质(材料、结构决定)理解困难,难以解释 “为何不同物体音色不同”;三是在实验中难以准确控制变量(如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易改变振动频率),导致实验现象偏差。教学中需通过对比实验(区分振幅与频率)、直观演示(展示不同材料发声体的结构差异),帮助学生突破认知误区,建立科学概念。 重点 1、知道什么是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2、知道什么是音色,影响音色的因素;3、不同响度、音色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 难点 1、能理解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2、学会通过波形图判断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差异 材料准备 实验工具:小纸屑、鼓、弦乐器(吉他、二胡都可)、管乐器(笛子、萧都可)、音叉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音乐会表演现场,音乐有时轻柔, 有时激昂,不同乐器合奏,合唱团演员随着乐器唱和…… 这和声音的什么特征有关?我们又是怎么辨认各种乐器乐音或人声?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声音的强弱—响度 生活中的场景中,装修现场各种工具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因为工具发出的声音很“大”; 人们在静谧的美术馆“轻声细语”地交流———人们说话的声音很“小” 生活中,我们经常描述某些声音很大或很小,很强或很弱,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做音量 阅读活动1内容,进行实验 将小纸屑放在鼓面上,先后用轻轻、用力敲鼓面,观察鼓声与鼓面振动的幅度 轻敲鼓面→鼓声响度小→纸屑跳动幅度小 用力敲鼓面→鼓声响度大→纸屑跳动幅度大 说明鼓面振动幅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取一把弦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琴弦,可以看到大力拨琴弦,琴声响度大,琴弦振幅也大 说明琴弦振动振幅越大,琴声响度越大 通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