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6008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4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653434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战场是残酷的,有枪林弹雨,朝不虑夕。但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战中的插曲》 新课导入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1.知人论世,梳理文章脉络。 2.概括聂荣臻将军这一人物形象,感受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对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理解送还日本遗孤的伟大意义,深刻理解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 学习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 作者简介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重庆市江津区(原四川省江津县)吴滩乡石院子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卷网-2007年版)。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 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经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 木刻版画《百团大战收复井陉煤矿》1941年彦涵 作者简介 背景链接 井陉煤矿破袭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 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 背景链接 《南京照相馆》片段 知识链接———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 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 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 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文体知识·回忆录 回忆录,是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具体说,回忆录可以指关于一系列时间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也可以指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感受;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广泛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要有个性,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回忆录有两个写作特点:一是精于剪裁,详略得当,注重实录;二是用小题材来反映大道理。 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点明了这一事件深厚的历史背景; 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显得耐人寻味,强调了事件的美好性。 作 用 题目解读 井陉( xíng ) 殒命(yǔn) 兵戎相见(róng) 辗转(zhǎn) 孤苦伶仃( líng dīng ) 颠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